下肢深静脉滤器植入的介入护理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4年第12卷第3期下肢深静脉滤器植入的介入护理
黄九进
原
红
介入科210029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摘要】目的旨在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对4例采用经股静脉行
患者在手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患者对其进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病情和精心护理、正确的健康指导。结果术配合及护理下成功植入滤器后,症状明显好转,无病例发生肺栓塞。结论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关键词】下肢
深静脉血栓
滤器置入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4860.2014.03.060
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中,合理的手术配合
及护理尤为重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早的治疗、及时的观察诊断,强而有效的护理,可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愈率,减少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较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多有表浅静脉瘀滞、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所致,是临床上常见的难点的疾病。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还会致残,甚至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近年来应用介入微创方法进行下肢深静脉滤器植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效果显著。我院介入科2013年5月成功给4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行下肢深静脉滤器植入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4例患者都是老年患者,年龄在70岁左右,
骨折后长期卧床。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肿胀增粗,皮肤发热,疼痛及压痛,皮肤颜色暗红。4例均行血管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
1.2
手术方法
常规准备后,患者取仰卧位,消毒铺巾,
10%利多卡因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健侧的股静脉,置入6F血管鞘后送入造影导管行下腔静脉造影,其目的是:①明确双肾静脉的位置;②观察下腔静脉有无血栓及血栓的位置;③了解下腔静脉有无发育上的变异和异常;④测量下腔静在他清醒的时候行沟通和安慰。患者心系老伴的生活情况,
多聊聊他的老伴,他会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责任。我们还准备了卡片和图片,通过提问指导患者点头,摇头等动作,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尽量满足他的需要,使得他积极配合治疗。
2.5
营养支持
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与早期留置胃
管,除外应激性溃疡后及时鼻饲匀浆膳维持营养均衡。4小时鼻饲1次,每次鼻饲前予回抽胃液,观察有无胃潴留,吸痰在鼻饲30分钟后进行避免误吸。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胀,间断予开塞露射肛协助排便。
2.6
拔管和拔管后的护理
拔管前停用一切镇静药,患
者意识清楚后,吸尽口鼻和插管内的分泌物,床边准备地塞米松,医生在旁的时候拔除插管。拔除插管后立即吸尽口鼻分泌物,给予双鼻导管吸氧,观察患者有无声音嘶哑,喉头水肿的症状,拔管30分钟后复查血气分析。指导患者正确呼吸,
脉的直径,在造影前于患者脊柱下放一个标记尺有助于肾静脉位置和滤器的安放位置的确定。导入滤器输送器,使其尖端位于肾静脉开口以下1~2cm处(平腰椎1~4水平)释放滤器。撤除输送装置及套管,穿刺点压迫10~15分钟,加压包扎,摄片确认。
1.3栓塞。
2.护理2.12.1.1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患者肢体肿胀、疼痛明显,肢体活动受结果4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滤器,术中术后无严重
并发症,患者水肿和肿痛明显好转至消失。无病例发生肺
限,对手术的安全性及远期效果不了解等,患者多表现为精神紧张、焦虑、烦躁、恐惧等心理变化。这些因素又易引起血压、心率变化导致病情变化。因此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讲解滤器植入治疗的优点及配合事宜,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战胜疾病。同时以周到细致的服务、娴熟的技术操作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使之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减少焦虑。
3.小结
对高龄呼衰心衰心肌梗死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病情做好密切观察和高度重视,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及时发现异常、正确诊断并制定有效的抢救措施,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进而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23
曹静.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J].天津护理,2013.的护理[
桂秀.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2011.志,
徐伟华,励如波,孙勤.ICU危重患者的镇静治疗[J].中国急救医2005.学,
收稿日期:2014-3-21
(下转第116页)
·114·
·护理·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4年第12卷第3期给患者④提高穿刺成功率:反复穿刺极易造成污染或静脉炎,造成痛苦。⑤物品的应用:止血带、垫巾、皮肤消毒剂。⑥穿刺点的保护和有效固定。⑦保持注射盘清洁:无菌物品和污染物的放置原则。
2.2.3流动。
2.2.4
加强护士培训:①加强规范化培训,并阶段考核。
②加强护士安全输液教育,提高安全意识。③培训新技术、新产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④基本知识:见尿补钾原则、先盐后糖原则,心肺疾患、高龄患者及婴幼儿需减慢输液速度等。
2.2.5
学习药物知识:①常用药物:熟悉药理知识、商品
名和化学名。②新药、特殊药:了解作用机制、给药方法、注意事项。③根据药物性质和说明选择适宜溶媒。④严格执行医嘱和间隔时间。⑤选择最佳给药途径。⑥熟悉特殊患者的用“u”“g”药特点和原则。⑦掌握药物正确计算方法:如单位与之间的正确换算、老幼用药量、浓度、时间、液量的计算等,对于某些特殊药物如血管活性药时尤为重要,稍有不慎将会引起不良后果。
2.2.6
严格落实配伍禁忌制度:①在使用新药时,要全输液环境管理:①环境清洁、少污染:做好输液环
境的净化和消毒。②护士要衣帽整洁、戴口罩,减少人员
制度,避免注射器内残留物于配置药物产生配伍禁忌。⑥根据药物的药理性质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对于存在配伍禁忌的两种药液,使用时间间隔给药,如需连续滴注给药,则在组与组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过渡。⑦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溶媒,避免理化反应。
2.2.7
用药告知管理:据调查统计约有40%~50%的患
者不能完全按医嘱用药,其中70%的患者是有意不按医嘱用药的。最根本原因是医、药、护与患者及其家属缺少沟通和用药指导,因此加强用药教育十分重要。因护士是直接执行者,我们采用书面和语言两种方式,将用药知识宣教融入静脉给药全过程,向患者(或看护)简要清楚地讲明所用药物及其作用、不良反应、滴速与疗效,尤其初次使用的品种或品种有所改变时,避免患者误解、误用而造成不良后果。同时根据患者对药物知识的知晓程度、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充分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患者或家属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配合治疗,争取最佳的疗效。通过细节管理,不仅可度绝护理差错、纠纷,而且使护理服务水平及患者的满意度也提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2
J].护理学杂志,2000,15(8):507.艾玉萍.护士道德与临床用药[
白林,王晓蕾,陆璐.静脉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7,4(5):25-27.
收稿日期:2014-3-13
面了解新药的特性,避免盲目配伍。②不了解其他药液对某药物的影响时,应单独使用。③有色药液加入输液中时,应最后加入,避免输液中细小沉淀不易发现。④配置两种不同浓度的药液时,应先加高浓度的药物。⑤严格执行注射器单用(上接第114页)
2.1.2定10mg。
2.1.3药品。
2.2
术中配合
患者取仰卧位,建立静脉通道,利于术
中及时给药。床旁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常规消毒双侧腹股沟区的皮肤,铺无菌单,取右股静脉穿刺。发现异常及时提醒术者处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等不适。如患者疼痛而烦躁可耐心解释并安慰,同时根据医嘱使用止痛药。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业务知识,积极主动地配合工作。腔静脉滤器释放完毕拔管后,局部按压10~15分钟并加压包扎。
2.3
术后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由于该
类患者术前大量使用溶栓以及抗凝药,极易出血,所以患者返回病房后严格做好交接班:穿刺部位加压包扎8小时,穿刺肢8小体制动24小时,要伸直、禁止蜷曲。患肢抬高15°~30°,时后鼓励患者行患肢肌肉等张舒缩活动,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术后还应密切观察滤器有无移位,以免诱发心律失常。嘱患者定期行腹部平片检查,以观察滤器形态、位置及有
器械准备:Corids公司的6F下肢鞘、超滑导丝、
OpteaseRetriEvable腔静脉滤器,导管,并准备好急救设备和
术前常规准备:术前完善各项检查、术区备皮、碘
过敏试验,术前4小时禁饮食。必要时术前30分钟肌注安
无血栓形成。指导患者避免剧烈翻动、咳嗽和深呼吸,以防胸腔压力升高致滤器脱落。指导患者进食低脂、低盐、清淡、高纤维素饮食,并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大便通畅。监测、记录患肢周径的变化。观察双下肢皮肤温度、颜色、肿胀程度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和患者疼痛、感觉变化。术后2~3天以床上活动为主。不主张长时间制动,防止再形成血栓
3.小结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DSA引导下行下腔滤器植入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护理人员规范的护理行为以及术中、术后的积极配合,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23
曹建民,陈月英,等.导管溶栓加腔内成形治疗下肢深静吴性江,
J].江苏医药,2009,35(1):35-37.脉血栓[
J].梁则霞,于黄河.急性肢体动脉血栓的介入溶栓治疗[李志欣,
2004,15(8):469-47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
李为苏,吴性江,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手术取栓及溶韩建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栓等综合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J](8):716-718.
收稿日期:2014-5-7
[3]
。
·1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