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讨论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应用
【摘要】本文对多元讨论式教学法从定义、程序、特点、原则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确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创新型教学法。
【关键词】多元讨论教学化学
近年来,笔者积极探索高中化学教学的新方法,发现多元讨论式教学法实用而可行。现简单介绍如下: 一、多元讨论式教学法的定义
多元讨论式教学法是适应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在系列问题导引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生生、师生等多元讨论式为主要教学推进手段,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辩论,最后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
二、多元讨论式教学法的程序
现以“苯的结构”为例,简述多元讨论式教学法程序如下: 1、巧设问题,创设情境
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条件的前提下,巧设系列问题,创设讨论情境。这里的“问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摘下的桃子”,如问题1:有一液体物质c% = 92.3%,h% = 7.7%,其蒸气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氢气的39倍,该物分子式是什么?问题2:该物属于饱和烃,还是不饱和烃,其结构简式可能是什么? 2、各就各位,准备讨论
面对上述问题,同学们跃跃欲试,动脑动手,甚至又动口,准备“破
案”,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视现场情况,可个别布置几个学生重点发言,提出具体要求(撰写发言提纲或发言稿或上台板书)。 3、同桌邻桌,分组讨论
在上列程序基础上,根据现场情况,针对问题1、2,采取同桌(2人)共议或邻桌讨论(2—4人)的方式,初步展开讨论,形成共识。讨论中,教师要适时介入,给予必要引导、辅导或“顾问”,必要时可让学生出示个人“成果”——问题结论或上台板书。 4、面向全班,集体辩论
在问题1、2讨论、形成结论之后,进行第二梯度问题讨论——集体辩论。这一程序中的系列问题更难更有趣,要设计出由浅入深阶梯性问题,在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辩论,以形成结论。如问题3:如何通过实验验证问题2的结论的正确性?让学生演示或师生一起实验);问题4:(在放凯库勒“炉火边梦蛇舞”的配录音磁带之后)凯库勒梦的启示有哪些?结论:“c6h6”成环状,环中碳碳键单、双键交替(凯库勒结构式)。 5、变换角色,模拟体验
这是结合教学内容,针对第三梯度问题,教师或学生以有关科学家或记者的角色变换讨论活动(当然包括师生角色互换),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这既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认识,陶冶情操,并转化为行动,还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热情,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
6、综上各论,师生总结
教师启发学生对本节系列问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进行简要总结。可采用教师发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的方式进行。 7、知能迁移,创新作业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现场情境,精心设计富含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作业,以实现知识能力正迁移。如作业:能说明苯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的是:a.苯的一溴代物无同分异构体;b.苯的邻二溴代物无同分异构体;c.苯不能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苯环上的碳碳键均相同。
三、多元讨论式教学法的三个特点 1、多元互动
在多元讨论式教学法下,每个学生和教师都可以主动行为,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疑问,即时地成为主导者、主体者。其它同学、老师对每个主导者、主体者都要进行感受、判断,调整自己的思维,并决定自己的行为,形成多元互动的复杂局面。 2、平衡移动
在多元讨论式教学法涉及的心理活动态势的维度上,具有平衡移动的特点。在他人表述的思想与自己有差距,或他人发表的真知灼见高于自己时,就会打破自己已有认知结构和意向的平衡。它促使学生展开新的努力,积极思维,形成新的认知建构和意向,建立新的平衡。新平衡又会在讨论中被新的情况所破坏,发生新的移动。如此则推动新的努力,以形成新的平衡。这样学生主体由认知心理历经“原有平衡不平衡新平衡新不平衡……”的螺旋式上升循环往复
就会把人的认知结构与意向体系不断提到新水平,达到新平衡。 3、探索能动
在多元讨论式教学下,人们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探索能动特点。师生对所教所学知识都可分析评论、质疑问难,揭开知识的神秘面纱,看清知识的发生发展趋势,形成积极探索、能动发展的新观念。这对于培养创造型人才,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四、多元讨论式教学法的四项原则 1、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相统一原则
这是指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图书设备等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条件、积极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前进一步,充分相信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相统一。 2、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相统一原则
这是指既重视知识学习,更重视能力发展,做到二者相统一。在多元讨论式教学中,在重视知识学习的前提下,要超越所学知识,用一系列问题把师生的思维导向更深更广的领域,通过师生各自独立思考,发展师生各自创新能力。 3、面向全体与照顾个体相统一原则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课堂讨论时空有限,因而在面向全班学生的前提下,还应对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和学习差、不好发言的学生个别关照,这样可安排个别发言,以保讨论质量,也可个别指导,以增添勇气发言讨论。
4、课堂学习与课下教育相统一原则
这一原则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既重视课堂教学讨论,有重视课下自学、备课的原则。备课自学与课堂讨论布置总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师生双方各有安排,各负其责,不同活动都纳入多元讨论式教学模式轨道中,以实现师生双方共同发展。 五、多元讨论时教学法的五个注意 1、角色观
这是指师生双方以民主平等探索者的姿态进入角色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学生化、学生教师化或模拟科学家或模拟记者,对他人对教材质疑、评论乃至争论,形成其乐融融的现代型“师生场”。 2、情境观
这是指教师始终与学生置身于气氛热烈的课堂教学讨论情境中,为此,要注意加强以系列问题、疑问带动思维活动;注意将文字材料、实验、模型、挂图、动画、板书等直观手段优化组合。 3、问题观
这是指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问题自由”,即课上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自由。问题的质与量和呈现方式以及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时空,直接影响学生主体参与讨论,要注意运用学生“翘脚摘果子原则”和“撑杆跳高摘果子原则”,设计高质量的系列问题。 4、能动观
这是指教师要放权学生,要信任和鼓励学生,使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5、创新观
这是教师要以自身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及创新行为,以自身角色多样化,使学生受感染受启发,从而会创新敢创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