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西芦溪2016届高三生物总复习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的突变及其它变异单元检测试卷

江西芦溪2016届高三生物总复习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的突变及其它变异单元检测试卷

来源:锐游网
一、选择题

1.美国亚得桑那沙漠上生活着一种蜥蜴,其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体温28℃时体色灰绿,随着体温逐渐升高体色逐渐变蓝和鲜亮;体温36℃时体色呈艳丽的蓝色。这表明( ) A.这种蜥蜴的体温控制着体色性状

B.这种蜥蜴的体温能够引起体色的可遗传变异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2.自毁容貌综合症是一种严重的代谢疾病,患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自觉地进行自毁行为,如咬伤或抓伤自己。大约50 000名男性中有1名患者,患者在1岁左右发病,20岁以前死亡。如图是一个家系的系谱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病最有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Ⅰ2、Ⅱ2和Ⅱ4都是携带者 1

C.Ⅲ1是携带者的概率为 2

1

D.人群中女性的发病率约为 2 500 000 000

3.下列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的是( )

A.亲属中生过先天畸形孩子的待婚青年; B.父母中有残疾的待婚青年; C.得过乙型脑炎的夫妇;

D.家族中出现过多指、并指现象的待婚青年。 4.白化症病人出现白化症状的根本原因( ) A.病人体内缺乏黑色素 B.病人体内无酪氨酸

C.控制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不正常 D.常期见不到阳光所致

5.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将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 A.六倍体 B.三倍体 C.二倍体 D.单倍体

6.下图表示四倍体兰花叶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①过程需生长素,而③过程需细胞分裂素 C.①②③过程都有DNA的复制和转录

D.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植株为二倍体

7.二倍体水稻高秆对矮秆为显性,在矮秆品种田中发现了一株高秆植株,用这一高秆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了多个植株,这些植株有可能是( ) A.不能结籽的矮秆植株 B.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能开花结籽的高秆和矮秆植株 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

8.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作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由③到⑦过程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获得④和⑧植株的原理不同

C.若③的基因型为DdEeff,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若③的基因型为DdEeff,则⑨植株中有9种基因型

9.在所列举的人类疾病中,均属于血液遗传病的一组是( )

①镰刀型细胞的贫血症 ②白血病 ③白化病 ④坏血病 ⑤败血症 ⑥血友病

A.③ ⑤ B.① ⑥C.① ④ D.③ ④ 10.在下列人类的细胞中,哪两种生殖细胞的结合会产生患有遗传病的后代( ) ①23+X ②22+X ③22+Y ④44+XY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11.下列关于诱变育种优缺点,分析正确的是

①结实率低,发育迟缓 ②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因而加快育种进程

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④茎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⑤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大量的材料

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12.如图所示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该图有可能是血友病的遗传系谱图

B. 父亲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C. 该图有可能是并指症或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 D.女儿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13.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锈病F1配子幼苗选出符合生产要求品种。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过程①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F1→幼苗过程采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C.过程④常用秋水仙素处理 D.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占1/4

14.下列哪种情况能产生新的基因 ( ) A.基因的自由组合 B.基因互换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5.图是某一伴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根据此图可推出( )

③④①② A.该病是隐性遗传病 B.该病是显性遗传病 C.Ⅰ-2携带致病基因 D.Ⅱ-3是杂合体 二、非选择题 16.从太空返回后种植得到的植株中选择果实较大的个体,已经培育出大果实“太空甜椒”。假设果实大小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由单基因(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请你用原有的纯种小果实普通甜椒和大果实太空甜椒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方案,以鉴别太空甜椒大果实这一性状的基因型。 1)、太空育种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在下表中根据需要设计1~2个步骤,在下表中完成你的实验设计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和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和结论要对应,否则不得分)。 步骤 选择的亲本及交配方预测的实验结果(子代结论(太空甜椒的基式 果实性状) 因型) 第一步 大果实太空甜椒自交 Dd 全部为大果实 DD或dd 第二步 纯种小果实普通甜椒全部为大果实 DD ×大果实太空甜椒 全部为小果实 3)、在不同地块栽培这些纯种的大果实太空甜椒时,发现有的地里长出的甜椒都是小果实的,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 的结果。 4)、假设普通甜椒的果皮颜色绿色(A)对红色(a)是显性,子叶厚(B)对子叶薄(b)是显性,现把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的花粉传给aaBb 的个体,则该植株所结果皮的颜色和子叶的厚薄的分离比分别是 、 。

17、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病的问题

(1)下图表示人体内丙氨酸的代谢途径。

(1)酶缺乏会导致白化病的是酶 (填序号),苯丙酮尿症是因为酶 (填序号)发生了突变,该现象说明基因与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是 。

(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儿子,下列示意图中,b是红绿色盲致病基因,a为白化致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该夫妇体内的细胞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若要在分子水平检测

表现型正常的夫妇是否携带治病基因,可使用的方法是 。

18.下图为甲病(A或a)和乙病(B或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Ⅰ2无乙病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的________(填“显”或“隐”)性遗传病。

(2)Ⅱ4可能的基因型是 。

(3)Ⅰ1产生的卵细胞可能的基因型是 。 (4)Ⅱ3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她与一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中只患甲病的概率是 。

19.Ⅰ.某一单基因遗传病家庭,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 (1)根据家族病史,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母亲的基因型是________(用A、a表示);若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________(2分)(假设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为1/10,结果用分数表示),在人群

中男女患该病的概率相等,原因是男性在形成生殖细胞时________自由组合。 (2)检测发现,正常人体中的一种多肽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在患者体内为仅含45个氨基酸的异常多肽链,这是因为正常mRNA第________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

Ⅱ.据以下材料回答蓖麻遗传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表示蓖麻矮化的基因调控机制。

材料二:花序是由许多花排列而成的,蓖麻正常两性株花序的上半部分为雌花,下半部分为雄花,雌株花序则只有雌花。科研人员用纯合高秆柳叶雌株和纯合矮秆掌状叶正常两性株蓖麻为亲本,进行了杂交实验,得到F2,性状表现如下。

(1)材料一中的③过程形成双链RNA,导致翻译过程中不能与________结合,最终得到矮杆植株。图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过程有_________(填序号)。 (2)材料二中控制所有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两个性状是 。

(3)F1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F2代高秆掌状叶正常两性株中杂合子的比例是 。

(4)该杂交实验,在幼苗时期即可区分正常两性株和雌株,如幼苗叶型为_______,则为正常两性株。 (5)为确定F2中某株高秆柳叶雌株蓖麻是否纯合。可用_______为亲本与其杂交,若后代性状表现_______,则该株蓖麻为纯合高秆柳叶雌株。

参考答案

1、D

试题分析:蜥蜴是爬行动物,为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改而改变。该种蜥蜴体色随体温变化,实际是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从而适应环境,体现了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体色是基因型控制,A错。可遗传变异是体色改变引起的,B错。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但该题意没有说明,D错。 2、D

试题分析:由系谱图可知双亲没有而儿子有病说明是隐性遗传病,患病的都为男性,最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故A挣钱钱。因为II3、III2和III5、III6都患病所以Ⅰ2、Ⅱ2和Ⅱ4都是携带者,故B正确。III1因为母亲是携带者,其有1/2概率是携带者,故C正确。因为患者在20岁以前死亡,在人群中女性的发病率应为0,故D错误。 3、AD

本题考查遗传病的预防。先天畸形可能属于遗传病,所以亲属中生过先天畸形孩子的待婚青年需要进行遗传咨询;残疾是后天外界因素引起的,不属于遗传病,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乙型脑炎属于传染病,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多指、并指是遗传病,所以家族中出现过多指、并指现象的待婚青年需要进行遗传咨询。故选AD 4、C

白化症病人出现白化症状是因为缺乏酪氨酸酶。不能使酪氨酸转化成黑色素,而缺乏这种酶的根本原因是控制此酶合成的基因不正常造成的。即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 5、D

试题分析:单倍体个体通常由未经受精作用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 (也叫单性生殖)。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将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符合单倍体的概念,所以答案是D。 6、C

试题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①③阶段均需不同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①②③过程都有有丝分裂,都会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植株为单倍体。 7、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利用高秆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多个植株,都是单倍体植株,其体细胞都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由于矮秆品种田中发现的一株高秆植株,有可能是杂合体,所以其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有的是高杆, 有的是矮秆;又因为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所以不能结籽,故A正确。 8、D 9、B

试题分析:白血病是由于细胞癌变产生的,不是遗传病;坏血病是由缺乏维生素C而导致的一种血液病,不是遗传病;败血病是因为血液中的细菌感染扩散所引起的疾病,不是遗传病;镰刀型细胞的贫血症、血友病属于血液遗传病。 10、A

试题分析:正常人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组成为:22+X或22+Y,而①23+X的配子中多一条染色体,因此①和③或①和②结合都能出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故A正确。④44+XY不是生殖细胞,故D错。

11、B 12、C 13、A

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过程①表示杂交,原理是基因重组;F1→幼苗过程采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法;过程④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ddTT)占1/4。故选A 14、C

试题分析:基因突变能改变基因的结构,从而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和交叉互换和染色体变异都不能产生新的基因,故A.B.D错误,C正确。 15、BD 试题分析:由题可知该病是伴X遗传, 由图可知,由于Ⅱ3是患者,Ⅰ2是正常,所以不可能是伴X隐性,故为伴X显性,Ⅰ2正常,所以不携带致病基因,Ⅱ3有一条X染色体来自Ⅰ2,所以Ⅱ3是杂合了,选BD 16、(1)、基因突变 2)、后代有性状分离(或有大果实和小果实)、dd

本题考查了作物育种的方式及其原理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作物育种的方式一般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等方式。太空育种是指在失重状况下诱发了基因突变,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所以果皮的性状与母本相同,因花粉传给了aa Bb的个体,它是母本,当年所结果实都是红色;但子叶是胚的一部分,由受精卵发育而来,Bb×Bb的后代性状分离比是3:1。

点评:本题有助于学生对作物育种的方式及其原理更加了解,同时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17、(1)⑤(1分) ①的基因(1分) 基因通过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2)③ DNA分子杂交技术

从图示可知,酶①⑤缺乏时患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因为酶①病变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成酪氨酸,而在酶⑥作用下生成苯丙酮酸,形成苯丙酮尿症,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所以双亲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所以①可能是发生交叉互换的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②可能是父方的体细胞,③不可能是父方体细胞,④可能是母方的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检测细胞内是否含有致病基因通常用基因探针,依据DNA分子杂交技术,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 18、(1)常 显

(2)aa XB XB或aa XB Xb (3)AXB,AXb,aXB,a Xb (4)1/6 7/12 试题分析:

(1)由系谱图分析可知,I1和I2都患有甲病,而其子女中有儿子和女儿不患甲病,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

(2)I2无乙病致病基因,而其儿子有乙病,说明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II4

无甲病基因型肯定是aa,无乙病但其母亲是乙病携带者,所以其也有可能是乙病携带者,故基因型是XBXB或XBXb,故综合基因型是aa XB XB或aa XB Xb。 (3)11基因型是AaXBXb,因为基因自由组合,其卵细胞的可能基因型是AXB, AXb,aXB,a Xb。

(4)II3患甲病,是AA的可能性是1/3,不患乙病,但只有1/2概率是XBXB,所以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3*1/2=1/6.正常男性基因型肯定是aaXBY,后代中患甲病的概率是1-2/3*1/2=2/3,不患乙病的概率是7/8,故是2/3*7/8=7/12。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系谱图分析能力。

19、I.(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a 1/33 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2)46

Ⅱ. (1)核糖体 ①②③ (2)两 叶形与花序类型

(3)高秆掌状叶正常两性株 8/9 (4)掌状叶

(5)矮秆掌状叶正常两性株 全为高秆 试题分析:

I.(1) 无病的父母生出有病的女儿,此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父母均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因此母亲的基因型Aa;若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则弟弟的基因型为1/3AA和2/3Aa,因假设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是1/10,即a=1/10,A=9/10,由遗传平衡定律可知人群中AA=9/10ⅹ9/10=81/100,aa=1/10ⅹ1/10=1/100,Aa =2ⅹ9/10ⅹ1/10=18/100,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基因型为AA和Aa,其中AA所占比例=AA/(AA+ Aa )=81/100/(81/100+18/100)=81/99,同理Aa=18/99,又因人群中男女的概率相等,所以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的基因型及比例也是Aa=18/99 、AA=81/99,这样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子女患病概率为2/3ⅹ18/99ⅹ1/4=1/33;在人群中男女的概率相等,原因是男性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性染色体X和Y与常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含X和Y的精子量相等。

(2)由于翻译产物仅含有前45个氨基酸说明之后的氨基酸并未合成,即第46位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终止了后面正常密码子的延伸。

Ⅱ. (1)一种RNA与另一种RNA互补形成双链RNA,会导致翻译过程中不能与核糖体结合,不能合成蛋白质;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过程有转录(①),RNA与RNA互补配对(③),mRNA与tRNA上密码子与反密码子配对(②)。 (2)表中有四种表现型,控制所有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高秆掌状叶:矮秆掌状:高秆柳叶:矮秆掌状=9:3:3:1,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叶形与花序类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用纯合高秆柳叶雌株和纯合矮秆掌状叶正常两性株蓖麻为亲本,F1表现型为高秆掌状叶正常两性株,F2代高秆掌状叶正常两性株中,纯合子只有一种,占1/9,杂合子的比例为8/9。

(4)叶型为掌状叶,则为正常两性株,叶型为柳状叶,则为雌株,所以根据幼苗时期叶型即可区分正常两株和雌株。

(5)鉴定高秆柳叶雌株蓖麻的基因型,选用测交实验,即可用矮秆掌状叶正常两性株为亲本与其杂交,若后代性状表现全为高秆,则该株蓖麻为纯合高秆柳叶雌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