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课外阅读。
管鲍之交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①与鲍叔贾②,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尝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释:①尝:曾经。②贾:做生意。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罢免)
B.吾尝三战三走(逃跑)
C.鲍叔不以我为愚(可以)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 / 17
(1)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管仲以“吾尝……,鲍叔不以我……,知我……”的句式列举了自己的_______种不足但却得到鲍叔牙的____________。
[4]短文主要讲述了_______和______之间的深厚友谊,它与课文《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 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所宝以百数(宝贝)
2 / 17
B.拊掌大笑(拍手)
C.今乃掉尾而斗(翘起尾巴)
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错的)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
A.艺术也是源于生活的,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B.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可以不符合实际
C.知错就改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
3. 文言文训练。
田登作郡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注解:田登,人
3 / 17
名。上元:元宵节 )
[1]解释划线词: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______)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的大意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田登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 ,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 / 17
[1]将原文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的词语:方: ______________。 复:__________。
[3]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用“ ”画出来。
[4]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伯牙_______高,锺子期________高。通过反复吟诵,我们也可以从中想象到锺子期发自内心的_______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_______的心情。
[5]伯牙绝弦是因为________。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伯牙当时的心情是___________(用一个成语概括)。由此可见,伯牙把锺子期当作知音。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也用“高山流水”来比喻____________。
[6]面对如此伤心、绝望的伯牙,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 )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友情。 B.伯牙精湛的琴艺和锺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C.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D.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8]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2句有关交友的古诗名句。
5 /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言文赏析。
登泰山记(节选)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解释加点的文言实词。
余所不至(________) 及既上(________)(________) 日照城郭(________)
[2]译文中的画线句。
(1)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17
[3]用自己的话描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景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读古文寓言《楚王好细腰》,完成要求。
楚王好细腰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 )皆以一饭为( ),胁( )然后带,扶( )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
[2]读懂上面的古文,说说文中下列字词的意思。
好:_________ 故:__________ 皆:____________ 带:___________
[3]“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这句古文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7 / 17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B.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C.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D.伯牙/破琴绝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17
)
[3]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两个形容伯牙琴技高超的四字词语:____、____。
[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用“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6]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听者可以说是善奏者的知音。请写出关于“知音”的诗句和名言。
诗句:______________
名言:_____________
8.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
[2]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
[3]志在春雨,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
9 / 17
[4]志在_____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
9. 课内阅读。
(选文一)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选文二)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解释(选文一)中加点的词语。
鼓:__________ 善哉:__________ 少选:__________ 足:__________
[2]读(选文一),用“ ”画出表明锺子期听懂了伯牙的琴声的句子;用“~~~”画出表现伯牙推动知音后悲痛欲绝的心情的句子。
[3]读(选文二),用“ ”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从闰土的外貌中,你看出闰土是一个 的孩子;用“ ”画出叙写闰土和“我”一见如故的句子; 这些词语准确地写出了“我”急切在想见到闰土的心情。
10 / 17
[4]出自(选文一)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选文二)写了“我”与闰土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5]这两段选文的共同话题是_____________,请你以此写一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课内阅读我最棒。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
(2)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
(3)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
(4)非然也(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1 / 17
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北人食菱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③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一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池沼中。果实的硬壳大都有角,果肉可以吃。②仕:做官。③强:硬要。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食:______ 非: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 / 17
(1)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多项选择)
A.北方人不适合吃菱角。
B.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否则会闹笑话。
C.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1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北人不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2.坐:因为。
13 / 17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仕于南方 仕:___________
②席上啖菱 啖:___________
③其人护其短 短:__________
④欲以去热也 去: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北人闹笑话的地方。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古文阅读。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宫中饮,饮甚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至②?”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左右曰:“可罢,改日而
14 / 17
猎。”文侯曰:“不可。人若无信,岂③能信于他人哉?又岂能治国?”遂行。
注释:①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员 ②焉至:到哪里去 ③岂:副词,难道、怎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吾与虞人期猎 期___________猎___________
(2)人若无信 信___________
(3)遂行 遂___________
[2]文中“可罢”的“罢”的意思,同现代汉语中“罢工”、“欲罢不能”中的“罢”的意思是一样的,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从这个小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看了这则故事,根据获得的启示,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理解。
15 / 17
父子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冯梦龙《广笑府》
(译文)有父子俩,性格刚烈,不肯让人。一天,父亲留客人饮酒,派儿子入城买肉。儿子提着肉回家,将要出城门,正巧一个人迎面走来,两人不肯相让,横眉竖眼,挺着身子面对面地站在那里,僵持了很久。父亲见儿子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回来,就去寻找,看到这种情景,就对儿子说:“你暂且带着肉回去陪客人饮酒,让我跟他在这里对站着!”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遣子入城市肉(________)(________) 谓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值一人对面而来(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 17
汝姑持肉回陪客饮,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