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备课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改变备课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备课,即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教师认真备课,对提高教学质量,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备课的过程一般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过程、制定授课计划、做好课前准备。由此可见,备课是一个各环节紧密相连、互相促进的发展过程。其间,每一个环节实施与否都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影响着教师业务素养的提高。然而,长久以来,我们的备课工作着眼点仅仅落在其外显形式,即教案的呈现形式上。以教案的书写状况、教案内容的详略程度等来鉴定教师备课的态度和质量,忽略了教案形成之前的研究、探索的思维过程。于是乎,备课即为写教案(抄教案),一系列的教案检查、评比促使教案成了出自教者手而非教者心的手抄本,中看不中用。如何改进备课,使其真正成为提高教师业务素养,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我们以语文学科为突破口,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教者要备课于心,备课于声。
这次通识培训对于老师来说,真如“旱地下了一场及时雨”,它系统的讲解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学习过程中真是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在备课这项内容中提到,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结合课标这让我想起这学期开学初,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课程标准,以“标准”为准绳,保障了备课工作的目标性,克服了贯彻“标准”的随意性。在学习备课这一节中,我还了解到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仅要通过读书、思考把握教材内容,还应结合教材查找有关资料;不仅要确立好教学的重、难点,还应联系学生认知实际为教材扩容。尤其像信息技术这样的学科,要求学生要有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要求教师的对教材的把握就更要精准,要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课、备好学生、预见好课堂好生的更种情况及措施。
了解、树立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育理念,把握“标准”对学科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搞好备课工作的关键。开学初,学校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以“标准”为准绳,保障了备课工作的目标性,克服了贯彻“标准”的随意性。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仅要通过读书、思考把握教材内容和所蕴涵的情感,还应结合教材查找有关资料;不仅要确立好教学的重、难点,还应联系学生认知实际为教材扩容。如在《莫高窟》备课中,教师通过阅读有关书籍,搜寻资料,为学生了解莫高窟提供了大量的感知材料,同时注意将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课本引向生活,引导他们去了解历史,认识莫高窟。备课于心,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才能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搭建联接点。备教材,备学生,语文教师还应备朗读。教师对教材钻研的程度,理解的深浅,通过朗读是可以表现出来的。我们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力求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调、节奏、韵律再现文章的声感美,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意境,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在每周二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大家总要议着读,读着议。备朗读,成了语文教师备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提倡学科交流,构建互动的备课关系。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本功,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语文课程要与其它课程沟通。为此,语文教师在备课中要打开视野,在关注学科教学的同时,要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沟通,了解其学科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扩充和整合知识,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备课过程应是师师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得以交流。在交流中教师之间实现了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构建互动的备课关系就是力求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创设浓厚的教研氛围,以研促教。教学研讨课一改以往关门备课,唱独角戏的做法,
强调相互沟通,集体合作。年级教研组的同志针对一课,从不同的方面,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现自己对教学的认识和思考。如在研讨《最大的麦穗》一课的教学时,同年级组的教师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以上课、说课、评课、写研究报告等形式来阐述自己的教学思考。这一尝试不仅较好地体现了研讨活动的渐进性,更使教师的备课融入了集体的智慧,在互助合作的过程中,备课已成为一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科研活动。 三、改进备课评价策略,最大限度的体现备课的实用性、实效性。
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在改进备课评价策略的研究中,提出备课的成果应是为我所用,为教学所用,为学生的发展所用。坚决摒弃那些以教案的详略、书写的工整等来评定备课工作好坏的做法。鼓励教师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研究教材和研究学生中去,投入到搜寻资料和准备教具中去。加大课堂教学监控力度,把备课评价从关注教师的教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学上来。这一管理思路的转变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考虑更多的是怎样引导学生饶有情趣地学,怎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从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从学生的学习所得(知识的、能力的)来评价教师备课工作,这无疑使备课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强心针,催化剂。人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教师坚持写教学札记,是积累经验,提炼认识,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不断提高备课效率的有效手段。我们鼓励教师写教学札记,并定期进行交流,那些教学中的喜悦、快乐、遗憾、困惑……有情感的袒露,更有理性的思考,这一切成为一笔财富,为教师的教学,乃至自我发展打下了基础。教学札记是备课工作的总结,反思,它有力的促进了备课工作的深入开展。 改进备课工作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备课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教师必须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备课,因为,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