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爱用语言伤害孩子?父母:不是的,只是我们身不由己,希望你理解
来源:锐游网
为什么⽗母爱⽤语⾔伤害孩⼦?⽗母:不是的,只是我们⾝不由⼰,希望你理解如果你⼩时,总是被⽗母打击和批评。长⼤后,你问你的⽗母,你们为什么总是喜欢打击和批评我?你的⽗母会怎么回答?也许,⼤部分的⽗母会诧异,有些⽗母还会感到委屈、⽣⽓和伤⼼。因为,他们觉得⾃⼰的做法,都是为了孩⼦好。现在不理解,长⼤后⼀定能够理解。但当我们从⽗母的孩⼦,结婚⽣⼦,变成孩⼦的⽗母时,我们也会有意⽆意的⾛上这种模式,我们在不经意间,会活成⾃⼰所讨厌的⽗母的样⼦。正如著名⼼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所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的谈话⽅式是暴⼒的,但语⾔,确实常常引发⾃⼰和他⼈的痛苦。”很多⽗母没有意识到,语⾔暴⼒对孩⼦的伤害,跟⾝体受伤是⼀样的。美国密歇根⼤学的伊森.克罗斯博⼠⼀项实验发现:孩⼦受到⽗母辱骂时,他的情绪上受到的创伤,体现在⼤脑区域⾥,跟⾝体疼痛极为相似,神经系统会体验到⼏乎同样级别的疼痛。哈佛⼤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发现:⼤脑的⼀些区域,像胼胝体、海马回、前额叶等区域,都容易受语⾔暴⼒的影响。孩⼦⼤脑还在发育中,如果总被批评和语⾔攻击,这个孩⼦的⼤脑就会为了适应环境 ,发育成为“求存模式”的结构,进⽽成为⾃卑型的⼈格。英国精神分析⼼理学家温尼克特说:“如果⼀个孩⼦在最初的⽣命状态⾥,总是顺应外在的需求,那么,极有可能他会发展出⼀个虚假⾃体。这个虚假⾃体不再回应⾃⼰内⼼的真实需求,⽽是通过压抑⾃⼰,顺应外部世界。”这就是真实的伤害。知乎上有⼈问,⽗母语⾔暴⼒是⼀种怎样的体验?⾼赞的回答是:”我天性⾃卑、抑郁、讨好型⼈格、惧怕社交、爱独来独往、玻璃⼼、敏感、怕给⼈惹⿇烦、共情能⼒强……这些都“得益”于我⽗母从我⼩时候⼀直延续⾄今的语⾔暴⼒。他们浑然不觉,他们甚⾄嘻嘻哈哈。他们不费吹灰之⼒就可以让我痛及肺腑,谈笑之间就可以让我泪如⾬下……我爱着他们的同时,也恨着他们。“更有⼈说:“每⼀次被她骂完都想去死,越来越怀疑⾃⼰有没有存在的价值!现在已经⽆所谓了,她爱骂就骂吧!”这样的教育,⽗母和孩⼦都得到了什么呢?说了这么多,为什么有些⽗母喜欢⽤⾔语来伤害孩⼦呢?有这些原因:第⼀,被⾃⼰的情绪所绑架。⼈都是有七情六欲的,⽽⼈⽣不如意⼗有⼋九。这也就意味着,⼀个情绪控制能⼒差的⼈,会受到不如意的事情影响⽽产⽣坏情绪。⼈有了情绪后会怎么样?⼀种是拼命忍着,第2种是发泄出来,第3种是⼼理上的⾃我调节。拼命忍着,是对⾃⼰的伤害,发泄出来是对⾝边⼈的伤害,只有⾃我调节,才能够把这种坏情绪的负⾯能量融合起来,但这也要求我们具有⽐较⾼的情绪调节能⼒。所以,⼀般的⽗母只会选择忍受或者是发泄,采⽤哪种⽅式,看关系,看对⽅是谁。这很现实,但这就是⼈性。如果⽗母有了情绪,与孩⼦相处时,往往会借事发泄,将⾃⼰的情绪转嫁给孩⼦。在⼯作中有了情绪,很多⼈当⾯不敢对抗,回到家⾥,却抓住孩⼦⼀两个⼩问题⽽⼤光其⽕。你会有这样的经历吗?第⼆种,是被原⽣家庭绑架。幸福的⼈⼀辈⼦被童年所治愈。不幸的⼈⼀辈⼦都在治愈童年,原⽣家庭给孩⼦带来很多伤害,这样的伤害会对孩⼦产⽣⼀辈⼦的影响,甚⾄带到他长⼤成⼈结婚⽣⼦之后,继续去影响他的下⼀代。很多⼈痛恨⾃⼰的⽗亲或者母亲,但是当他⾃⼰成为⽗母的时候,却在不知不觉中,活成⾃⼰最讨厌的那个⼈。伤疤已经与⾃⼰长成了⼀体,不经历痛苦的愈合,就会永久的伤痛。第三种是被⾃⼰的习惯所绑架。有的⼈的习惯,就是所谓的⼑⼦嘴⾖腐⼼。⾃⼰从不拐弯,却希望别⼈能体谅。前⼏天,我的同事跟我谈事情,⼀开⼝就说,我这⼈⽐较直接。有经验的⼈都知道,接下来有些话就会说得很难听,但你还要表⽰理解,因为他已经事先声明⾃⼰就是这样的⼈。这样的声明,本质上是⼀种绑架:⽤所谓的直接,表达⾃⼰不加掩饰的想法,伤⼈于⽆形。⼀般我们碰到这种⼈会怎么样?真是有多远躲多远,惹不起还躲不起吗?编辑可惜的是,我们很多⽗母会以此为荣,敢直接说出难听的话,要求别⼈接受⾃⼰这种习惯,怎么样都不会获得别⼈好感。⽽习惯,会影响⼀个⼈的⾏为,也会成为⼀个⼈的个性,那么当他⾯对孩⼦的时候呢,同样会⽤⾃⼰这种不好的习惯去⾯对孩⼦。情绪、原⽣家庭和习惯,纠结在⼀起,会让我们往往⾝不由⼰,做出令⾃⼰都⽆法相信的事情来。但是,这不代表我们这么做就情有可原,教育并不代表伤害与被伤害,做为⽗母,我们⼀定要跳出这样的怪圈,提升⾃⼰的认知,虽然这的确不容易。1、战胜⾃⼰的情绪,学会就事论事⾯对孩⼦,发脾⽓往往是最容易的事情,甚⾄会成为很多⽗母的条件反射,打断条件反射的做法,先从停⼀下开始。要发⽕时,不论怎么样,先暂停⼀下,不要让情绪脑完全控制我们,这⼀步就能减少很多的过度情绪化。2、原⽣家庭所给予的,⼀定是在那个环境与氛围中,⽗母以为是最好的。现在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我们还要⽤⽗辈的⽅法来教育孩⼦,本质上是教育上的懒惰。改变我们对教育的认知,多学习多提升,⽗母只是⾝份,⽗母不优秀,孩⼦往往也不卓越。唯有改变⾃⼰,孩⼦才能变得更好。3、习惯不要成为借⼝,说得多了,我们⾃⼰往往也相信了,觉得“我就是没办法,我就是会这样”,给⾃⼰找理由,给问题找借⼝。习惯能改变吗?当然能!只要你愿意并且持续的努⼒,当然可以。最后总结⼀下,改变我们⾃⼰,情绪上学会暂停,教育上提⾼认知,习惯上敢于改变。也许你会说这些很难,但不改变,我们和孩⼦都受伤害,改变⼀开始,孩⼦就会发⽣变化。不管变化多微⼩,你总会发现不⼀样的收获。唯⼀要做的,是⾏动起来,如此⽽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