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
作者:吴霞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4期
吴 霞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101)
摘 要: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即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目前大多高职高专院校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会计教学体系在构建时大量借鉴了原普通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知识体系,强调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只是在局部强化会计操纵的技能性和实践性,没有真正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建立特色鲜明、“教”“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就要认真分析教学目标的递进关系,做好课程设计;设置符合市场和行业的需要的课程模块形成一个严密衔接、前后呼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课程模块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7-0221-03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在进行教学体系构建时大量借鉴了原普通本专科院校的会计教学体系,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局部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如在教学环节增加集中实训的课程等.
尽管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正在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但这种改革大多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小修小改,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原有的教学逻辑:理论-实践-理论.理论教学一直处于先导地位,这种教学体系没有真正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这个背景下,探寻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打破原有教学逻辑,建立“教”“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是现在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点,也是实现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重要契机.
1 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计划中的实践课程流于形式
我国高职类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过多的理论课程,基础理论学习时间长,存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设置脱节问题.许多设置会计专业的院校都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计划中努力提高实训教学的比重,但这些实践课程安排往往过于独立,一般安排在学期的期末实训周,且实训的内容形式简单,不能把会计实践教学和会计理论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按这样教学计划实施教学的结果就是实践课程不能发挥实效,所谓的实践教学也就流于形式,没能真正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除此之外,高职高专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英语课程设置过多.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感到困难重重,对高职学生而言,英语水平的高低对他们的就业帮助不是很大,因为大部分高职生的职场主战场是中小企业是高职毕业生的主战场.因此,从高职生自身特点和他们的职业特点考虑,高职学生应强化职业教育,适当弱化基础教育,够用即可.
1.2 实践教学重课堂实践,轻课外实践
对于高职会计专业而言,由于会计工作的保密性,会计专业一直存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的问题,学校在设置实践课程时大多是课堂实训,课堂实训教学主要是结合专业课的理论内容,对基本会计业务的处理实现从理论到实际的转换,强化学生对现实工作环境中会计工作的处理.如在大多数院校的大多数的《基础会计》教学中,都会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帮助会计专业的学生完成“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会计业务循环处理,这种利用多媒体的实训方法在某些方面能有效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枯燥的会计理论基础知识.但这种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课堂实践教学有很大的时间局限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欠缺主动自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只能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引下才能完成基本层次的理解,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系统认识,对于报表中的勾稽关系更是无从理解,这就会出现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学生在模拟练习时得心应手,离开校园,在企业中独立工作时就无从下手.
1.3 实践课程建设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
现在的高职高专课程建设积极推动任务驱动教学和项目教学,但是不管怎么变,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课程建设的主导者是教师,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很少参与专业的课程建设.专业教师在构建教学体系时单方面的认为学生不懂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其实,高职学生作为被教学的对象,应该被充分重视起来,“因材施教”不能只作为一句口号,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应积极参与到会计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中,只有这样,课程改革和建设才能落到实处,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
2 构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途径
2.1 明确教学目标及课程设计创新
会计专业在教学体系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需求,注重培养学生从会计的视角思考和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对企业管理工作中所需财务常识能进行分析描述,满足作为一个未来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商视野、成本管理、资产管理和税务意识能力需求.从这个需求出发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技能实践能力和岗位技能能力为主导,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充分考虑这三个教学目标的递进关系,做好课程设计,形成一个严密衔接、前后呼应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个教学体系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逻辑,以会计实际工作情景来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例如以企业的业务流程来设计教学课程,提炼核心课程,每门课程按照实际工作要求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和具体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作为教练,布置任务,明确目标,组织学生做出完成任务的计划,在完成任务工作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精讲知识点,总结点评,做出考核评价.
2.2 构建实用性课程模块体系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立足于社会对会计岗位群的行业实际需要,通过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职业岗位需求调查,确定会计工作岗位需求的专业知识体系及实践技能结构,分解不同会计岗位需具备的能力,从“必备”“实用”着手,开发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内容和实践内容,从而确保会计人才培育的成果与社会所需岗位的要求保持近距离.
那么,在进行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实践教学目标出发,在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和专业拓展方向四个方面设置教学模块,如图1所示.公共基础知识模块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可设置会计职业认知、沙盘模拟、出纳实务等实践课程;专业基础模块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学生具有基本的账务处理能力,可设置采购与付款业务核算、销售与利润业务核算、投融资业务核算等实践课程;专业技能模块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需求技能,可设置国税、地税报税实务等实践课程;专业拓展方向模块培养学生的社会创业应变能力,培养学
生的后续发展能力,可设置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审计实务等实践课程.这种课程模块体系的构建为会计教学的实践性、技能性提供了良性发展的空间,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上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2.3 考虑市场和行业需求
实践课程的设置中,还应充分考虑市场和行业的需求,会计岗位从业需要具有从业资格证,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在理论课程建设上可以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题体系,将“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甚至“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等取证考试的课程设计到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也可以随着这些会计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的变化适当的进行调整和删减.把取证考试融入到实践课程建设中最大好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这种实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高职学生对会计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的设置也可以通过回访已毕业学生在工作中的专业知识需求,请他们参与到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在设计会计实践教学模块时,应合理分配会计实践课程的课时和授课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尽量能科学界定老师对会计实践课程的具体工作职责.于此同时,还要使所制定的实践教学规范具有操作性强和监督严密的特性,形成一个理论与实践并行,考试方式与理论教学独立的有效实践教学体系.
2.4 完善高职校内外实训课程
在长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校内实训课可以尝试按照会计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两大模块的知识需求来设置实训课程模块,力图让每个会计实践模块都能从教学开始到教学结束使学生得到有效的项目练习和综合实训,结合学生的实践表现进行技能考核,这个实践考核成绩应该计入总学分.
在高职校内创设科学规范的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最好能通过仿真模拟实训活动强化高职学生的实践与理论学习的紧密联系.对于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聘请企业的专家和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在合作单位允许的情况下,为高职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一个真实的、渐进的职场环境,通过“干中学”使学生能实实在在地提高会计实践能力.
3 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体系的基本保障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是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计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工作,建好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仅有理论上的支持还远远不够,它还需要从师资到设备的完善,从场地建设到管理体系的协调.
3.1 努力建设“双师型”的会计教师队伍
“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的建设一直是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中的重点,也是构建有效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工作.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时,都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积极鼓励本校会计教师参加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考试,鼓励会计教师到相关行业中锻炼,开展一些有助于实践教学的社会活动,从而加强教师的社会实战经验.但双师队伍的建设中对于外聘老师队伍的建设由于经费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还有些欠缺,高职院校在强化外聘教师的选任制时,应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
3.2 建全与实践教学体系配套的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是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增强职业能力的必要条件.实训基地的作用是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为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提供训练平台.所以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构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都很健全,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不进入人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会计工作的保密性导致企业不愿意用非专职人员经手会计工作;其二,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一般较少,每个专职人员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且工作量比较大,他们不愿意在工作之余指导实习生的工作;其三,国家在高职院校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问题上只有文件没有财政支持.这些原因都导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困难重重.而校外实训基地又是高职学生从学校到社会实践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高职院校要想使实践教学体系真正发挥实效,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建立配套完善的实训基地的保障,克服困难健全校内外实训基地.
当然,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入,社会需求的变化,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不断进行修正.只要我们能根据社会需求,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建立有力的保障措施,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一中.会计教育的国际比较级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启示[J].市场周刊,2011(01).
〔2〕徐雅飒.浅析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
〔3〕唐东升.高职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整合的模式[J].决策管理,201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