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桃源县种粮大户在生产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及对策

桃源县种粮大户在生产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及对策

来源:锐游网
桃源县种粮大户在生产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及对策 钱隆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委党校教务科副科长) 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县域面积4441.22平方公里,在 全省县(市)中居第四。近年来,桃源县通过第二、三产业的拉动 和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使得农村土地流转速度进程加快.种粮 大户不断涌现,截止2014年7月底,全县共有种粮大户7501 户,种植总面积3840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8.7%。其中3o__ 100亩的6994户,共计241500亩;100--200亩的251户.共计 47250亩;200--500亩的197户,共计41250亩;5O 1000亩 的38户,共计29400亩;1000亩以的21户,共计24600亩,最大 户面积1865亩。 一、种粮大户在生产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生产资金严重不足 规模化粮食生产,农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包括租地投 入、生产投入(化肥、种子、农药、人工等)、粮食晾晒储藏投人、农 机具购置投入等。据调查,不计农业机械投入,仅生产性投入就 达到900元,亩左右。按种植100亩田计算,一季水稻就要投人9 万元,如果再加上农业机械投入,种粮大户的资金缺口就更大 了。目前桃源县种粮大户资金筹集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家庭自 身收入积累,占总投资量的30%;二是亲戚朋友和银行借款,占 总投资量的30%;三是赊欠物资和工资款,占总投资量的40%。 由于资金的不足,种粮大户扩大再生产难。机械购买难,生产常 处于被动局面。 2、生产成本逐年升高 生产成本包括土地的租金、农资成本、人工成本、机械成本 等。在对农村雇佣劳动力调查中发现,目前种粮大户雇佣的劳动 力呈现“两高两低”现象, 即工资高年龄高、素质低、技术水平 低。由于其它各项成本都在上涨,而粮食的价格涨幅不是很大, 造成了种粮大户的效益相对较低,影响了种粮大户的积极性,对 种粮大户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3、生产基础设施较差 生产基础设施主要指灌溉设施。许多灌溉设施老化毁损、渠 道淤塞,能否适宜及时灌溉成为许多种粮大户最担心的问题。桃 源县从2012年开始,已经在全县大力整治水库、池塘和沟渠。部 分乡镇水利设施不完善只是时间的问题。 4、土地成片流转较难 种粮大户在流转土地时部分农户不愿意把自己家的土地流 转出来.即使部分农户流转出来了,但想成片流转也很难。许多 种粮大户流转的土地都比较分散。不利于机械化生产,加大了管 理难度,而且流转租金逐年增高,使得种粮大户望而却步。 5、灾害补偿力度不够 由于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每 年都有恶劣天气(冰雹、洪水、干旱、寒露风等)和爆发性的病虫 害造成的减产,甚至绝收情况。目前,我国虽出台了农业保险政 策,但赔偿额度不大,对遭受自然灾害的大户来讲,只是杯水车 薪。 6、惠农政策享受不够 种粮大户享受不到国家优惠政策和相关项目支持。现如今, 国家下发了“四项补贴”的惠农政策,种粮大户只享受到农机购 置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都由原 承包地农户领取了。所涉及粮食生产的农业项目,无论大小多为 普惠性的,但对种粮大户没有倾斜扶持的政策。虽然中央一号文 件精神明确提出要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 大力扶持,但省市相关部门没有具体实施办法;桃源县虽出台了 几项扶持政策。包括对集中育秧的补贴和种粮大户的奖励,但由 于地方财力有限,额度不大。因此,种粮大户由于投入成本大,又 享受不到国家优惠政策,生产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二、对种粮大户所遇困难的对策与建议 1、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 (1)解决资金不足 1 10 当代青年2015.10 一是实行种粮大户担保物贷款办法,实行农机器具抵押贷 款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探索开展惠农补贴“一折通”的担保 贷款、种粮大户粮食直补担保贷款等办法;二是实行差别化信贷 政策,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单笔额度,对种粮大户实施利率 优惠,建立完善种粮大户贷款档案,根据其承包土地的规模不同 确定贷款额度和利率;三是实行种粮大户贷款贴息办法,县级财 政设立土地规模经营贷款贴息资金,缓解种粮大户还款压力.鼓 励大户通过贷款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2)倾斜惠农政策 一是对种粮大户种粮面积进行认真核实,落实已制订的各 项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如对种粮大户的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 政策,继续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保护价和价外补贴政策,进一步完 善大中型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 度等;二是根据目前粮食规模经营的实际,制订出政府扶持新政 策,如可探索建立农资直补机制,实行严格的农资最高限价的政 策等。 (3)加强技术指导 县农业局和各乡镇农技站要发挥好对种粮大户的技术指导 作用,助推他们科学种粮。一是定期对种粮大户和雇请农民开展 技术培训,培训方式可采取聘请专家办班、召开现场会、出去参 观等多种形式;二是乡镇农技员在各个农时关键环节下到田间 地头面对面地进行技术指导。对5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安排一 名专业技术员蹲点指导,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安排1名兼职技 术员上门指导,3O一5O亩的种粮大户安排流动技术员定期指导 等;三是选择短信平台、广播电视、网络、《湖南农业》杂志、农民 素质教育宣讲坛、“书记讲坛”等方式.将农业技术和惠农政策宣 传到位,指导大户进行农业生产,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2、建立健全种粮大户风险保障机制 (1)多渠道建立补偿保障机制 对种粮大户遭遇“不可抗拒”的灾害,如冰雹、风灾、涝灾和 特殊情况下爆发的重大病虫害等,政府要多渠道想办法进行救 助。一是农业救灾。农业部门在灾情发生后要及时向省、市、县上 报灾情,申请省、市、县财政拨付救灾资金,对遭受灾害的种粮大 户给予补偿;二是保险赔付。加大政策性保险的投入力度,扩大 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受损理赔标准,通过农业保险,对参保 受灾的种粮大户进行赔付;三是民政救助。各级民政部门要增加 粮食灾害救助金比例,像“大病救助”一样.对种粮大户进行“大 户救助”。 (2)多方面完善流转资金补贴 目前种粮大户承包地很难集中连片,已大大阻滞了农业机 械化作业。也增加种粮大户的生产成本。县政府要出台新的土地 流转政策,完善二轮承包机制,合理制定土地承包价格和土地承 包年限.为种粮大户创造一个稳定的创业环境;并将土地流转补 贴纳入财政预算.也对与种粮大户签订续包或新包合同的农户 给予资金补贴。乡、村两级应在管理、协调和服务方面发挥其作 用。宣传好政府对土地流转的鼓励扶持政策,鼓励承包农户出租 土地给种粮大户,特别在合同到期后要将土地优先流转给种粮 大户,加快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发展进程,提高资源 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3)多元化健全粮食生产合作 在调研中获悉,组建粮食生产合作社,有22.5%的大户认为非 常必要,有52.8%的大户认为必要,二者合计占75.3%。利用合作 社组织.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发展成为生产和经营的利益共同 体。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探索粮食产业链,走“产、加、 销”一条龙式产业化之路:牢固树立优质、生态、环保型优质稻粮 食品牌意识。组建粮食生产合作社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共同抵 御生产和经营风险,提高种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种粮大户 对农资价格、雇工开支和土地租金上涨的承受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