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生物试题
第I卷(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1.关于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硝化细菌虽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属于自养生物 B.蓝藻虽然无叶绿体,但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终产物可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 D.大肠杆菌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转录,在细胞质中翻译 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3.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步骤,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的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装片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
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②
4.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色脂肪粒 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
5.在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包括
①维萨里 ②虎克 ③列文虎克 ④马尔比基 ⑤施莱登 ⑥施旺 ⑦耐格里 ⑧魏尔肖 ⑨达尔文 ⑩孟德尔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⑥⑨⑩
D.①③⑤⑥⑧⑨
6.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粒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
7.右图表示一个由153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分子中含有152个肽键
B.参与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154个氨基和154个竣基 C.该分子空间结构的形成与一S一S—等化学键无关 D.该分子彻底水解将产生153种氨基酸
8.某蛋白质由3条多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下列关于该蛋白质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该蛋白质时产生了n个水分子
B.该蛋白质中含有n个肽键
C.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 D.合成该蛋白质至少需要20种氨基酸 9.噬菌体、烟草、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中各具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依次分别为 A.4、8、4 和 4、8、4 C.4、5、4 和 4、8、4
B.4、5、4 和 4、5、4 D.4、8、4 和 4、5、4
10.由60个碱基组成的DNA,最多能形成约多少种不同分子 A.4
60
B.4
30
C.60
4
D.30
4
11.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B.淀粉、半乳糖、糖原 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
12.维持高等动物第二性征的物质属于 A.糖类 B.脂质 C.蛋白质
D.核酸
13.人患急性肠胃炎时,往往会有抽搐的症状,原因是
A.失水过多 B.炎症造成人体吸收糖类减少 C.炎症造成人体吸收无机盐(如钙)减少 D.炎症造成人体吸收氨基酸减少 14.卷柏干枯后,如得到充足的水仍能成活,其原因是 A.失去自由水 B.虽失去结合水,但有特殊酶 C.此生物有特殊的结构 D.以上都不正确
15.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染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死活的基本原理是 A.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B.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C.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D.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16.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17.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这说明了高尔基体 A.具有合成蛋白质的能力 C.具有合成多糖的能力
B.具有合成脂肪的能力
D.具有合成核酸的能力
18.用显微镜观察经健那绿染过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可以观察到线粒体的原因是 A.健那绿能使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不能使细胞质基质染色 B.健那绿能使细胞质基质染成蓝绿色而不能使线粒体染色 C.健那绿能使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不能使细胞质染色 D.健那绿能使细胞质染成蓝绿色而不能使线粒体染色 19.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核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C.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D.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的结构 20.下列有关生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都有DNA和染色体 B.细胞核与细胞质保持连续的物质交换 C.细胞质中的代谢反应最终受细胞核控制 D.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着色特性相同
21.将洋葱表皮细胞置于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正确表示细胞液含水量变化的是
2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常用紫色洋葱做材料,实验效果较好,这是因为
A.只有紫色洋葱发生质壁分离 B.细胞液泡呈紫色便于观察 C.细胞内液泡较大
D.细胞膜呈紫色便于观察
23.如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 B.①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C.②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24.下列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的是
A.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B.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C.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 D.细胞膜糖蛋白的识别过程
25.实验表明,对离体的蛙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心肌细胞对K、CH0的吸收量却不受影响,但对Ca吸收量却明显减少。试分析,这种毒素可能的作用机理是
2+
+
6126
A.改变了心肌细胞膜的结构,使膜的流动性加快,对物质的吸收加快 B.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Ca载体蛋白的活动,使细胞吸收Ca的速率减慢
C.抑制了心肌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细胞的有氧呼吸降低,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 D.改变了心肌细胞膜两侧的Ca浓度,使细胞主动吸收Ca的速率降低 26.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27.如右图所示在不同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下列据图叙述错误的是
2+
2+
2+
2+
A.影响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 B.影响BC段反应速度的主要限制因子可能是酶量 C.温度导致了曲线I和II的反应速度不同 D.曲线I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C 28.下列各项是关于酶的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②酶都有消化功能 ③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酶 ④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 ⑤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 ⑥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⑥ D.①④⑥
29.右图能正确表示动物肌细胞中ATP产生量与O2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是
A.a B.b C.c D.d
30.ATP之所以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
A.ATP在细胞内数量很多 B.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很稳定 C.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且不稳定 D.ATP是生物体内的唯一可以释放能量的化合物
31.生物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中,完全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是
6C02+12H20+能量 A.C6H1206+602+6H2OB.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
酶酶C.C6H1206)C2H50H+2C02+能量
D.丙酮酸和水形成C02和[H]
32.右图为大气中氧的浓度与植物组织C02释放量的关系曲线图,为了有利于储藏蔬菜和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
A. A B. B C. C D. D
33.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是,在光照最强烈的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光合作用不继续增强,反而下降,主要原因是 A.夏季水分大量蒸腾,使叶绿素分解 B.夏季气温高,酶的活性受影响 C.叶肉细胞内C02减少
D.夏季光照太强,使叶绿素分解
34.在光舍作用中,保持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的数量不变,同时合成1摩尔葡萄糖,暗反应中将产生三碳化合物
A.2摩尔 B.4摩尔 C.6摩尔 D.12摩尔
35.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
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
③分次加入少量无水酒精提取 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6.下列科学家的实验中,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A.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 B.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物中有淀粉 C.卡尔文发现卡尔文循环
D.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37.对叶绿体中的某色素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光谱中的红光区和蓝紫光区呈黑色,则此色素可能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 B.叶绿素b和胡萝卜素 C.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D.叶黄素和叶绿素a
38.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0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0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0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39.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数量比为1 : 2 : 2时所处的分裂期应是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前期和末期
40.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B.生物体通过细胞分化,细胞之间逐渐发生了稳定的差异 C.细胞分裂是细跑分化的基础
D.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种类发生变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41.(13分)图甲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图乙所示为出入方式与浓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A代表__________(1分)分子,B代表____________(1分)。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2分)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2分),它们可用图乙中的①表示的是______(2分),可用图乙中②表示的为a~e中的________(2分)。
(5)维生素D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应是图中编号________(1分);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__(1分)。
42.(10分)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右图所示。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________(2分)(生理过程),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h有40kg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___________(2分)。
(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___________(1分)。
(3)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是科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接收ATP信号的细胞__________(2分)。
(4)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h,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试验后,所得数据如图所示:
试验组编号 X物质的浓度 1(ngmL)0 2 4 8 15 32 细胞内ATP的浓度/(nmol•mL) 80 70 50 20 5 1 1 3 10 25 70 95 -1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A B C D E F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②实验数据表明,细胞内ATP浓度下降,________(1分)供应减少,细胞死亡率增加。 ③若用混有浓度为2ng/mL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会受到_________(1分)(填“促进”或“抑制”)。
43. (11分)我省某经济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结果如图。
(1)图甲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的_____________(1分)上。需先用______________(2分)(填溶剂名称)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再测定叶绿素含量。用纸层析法进一步分离色素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2分)。据图分析,该植物可通过_______________(2分)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2)图乙表示初夏某天在遮光50%条件下,温度、光照强度、该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的日变化趋势。8:00到12:00光照强度增强而净光合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分)。18:00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2分)。 44.(11分)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12—24h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期间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1分)呼吸,该呼吸方式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是_______,(2分)其产物是__________(2分)。 (2)从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_______,(2分)主要原因是_________(2分)。
(3)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_________(2分)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45.(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有些微生物能合成纤维素酶,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和
应用,使人们能够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酒精,用纤维素酶处理服装面料等。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硝酸盐、磷酸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的化合物A是_______,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培养基。
(2)为了筛选出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向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
(3)在筛选出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之前,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增加微生物的浓度。若获得纯净的菌株,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此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___,操作时采用________灭菌的方法;还可用__________法操作。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1分)
参考答案
1—5.DDCAA 6—10.BBCCB 11—15.BBCAA 16—20.BCCAA 21—25.CBDDB 26—30.BDDCC 31—35.DBCDD 36—40.BABAD 41.(1)蛋白质(1分) 磷脂双分子层(1分) (2)选择透过性(2分) (3)一定的流动性(1分)
(4)b、c、d(2分) b(2分) a(2分) (5)b(1分) a(1分)
42.(1)有氧呼吸(细胞呼吸) (2分) ATP和ADP相互(迅速)转化(2分)
(2)腺苷(1分)
(3)仍能接受到部分神经信号(2分)
(4)①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缺一不可) (1分) ②能量(1分) ③抑制(1分)
43.(1)类囊体膜(或类囊体、基粒) (1分) 无水乙醇(或丙酮) (2分) 叶绿素a(2分) 增加叶绿素含量(2分)
(2)呼吸作用增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减小(2分) 线粒体、 叶绿体(2分) 44.(1)无氧(1分) 细胞质基质(2分) 二氧化碳和酒精(2分)
(2)减少(2分) 在此期间只有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没有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2分) (3)有氧(2分)
45.(除标注外, 每空2分) (1)纤维素 碳源 选择 (2)刚果红
(3)接种环 灼烧 稀释涂布平板 (4)防止造成环境污染(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