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导学案
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朝废除_____制度,设立________,强化了________。但也引
发了________专权,加剧明朝后期政治腐败。 2.郑和下西洋意义:
①积极:是世界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
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①消极:给明朝带来较大的________,后来未能持续。 3.明朝经略边疆的措施:【多出大题】
①蒙古(鞑靼、________):通过修筑长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
济)等多重手段维护北部边境的稳定。 ②藏族(乌思藏):明廷________当地的僧俗首领为法王、王,并设立了_________等
机构,委用藏族上层人士任职。 ③东北:设________(机构),对女真部落首领____官号。 4.清朝君主专制强化: (1)奏折制度:
①特点:______、_____。
②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________,提高了________,强化了对
__________的控制,也加强了________。 (2)军机处:
①只能:军机处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轮流值班,商议________,起草或处理
________。 ②评价:提高了政府的________,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________。 (3)文字狱
5.清朝疆域:西跨________,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________和
________,东临太平洋,东南到_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______、赤尾屿等,南至________,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6.清朝经略边疆的措施:【多出大题】
(1)东南——________:________年,清朝在该地设_____,隶属福建省。
(2)东北——抗击_____侵略:________年,中国与该国签订了《________》,从法律
上肯定了________和________流域包括________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
土。
(3)西北——蒙古和新疆:
①蒙古:1757年平定漠西________部叛乱,并设立____、____; ②新疆:平定____________叛乱,1762年委派________总领军政事务。 (4)西部——西藏:
①清朝先后册封西藏宗教领袖________、________;
②1727年派遣________代表朝廷和该地宗教领袖共同处理西藏政务;
③1793年颁布《___________》以法律形式明确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 (5)西南民族聚居区:实行________。
(6)中央:设立________,掌管________、________等民族事务。 7.闭关锁国:
①含义:严格________对外贸易
②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天朝上国思想。
③内容:只保留________一处对外通商,“________”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严格
________外商活动;________民间出海贸易。 ④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________________。
8.明清经济:
①农业:高产农作物________、________推广,江南地区农业多种经营方式日益兴盛。 ②手工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开设________,使用__________进行较大规模的
生产。 ③商业:________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
聚;形成实力雄厚的________,代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起,逐渐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9.理学新发展——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南宋________、明朝________ (2)王守仁思想:提出以“________”为核心的理论。 10.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思想家:________、顾炎武和________:
(2)思想共性:
①政治上:反对________
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________
(3)社会责任感:顾炎武先生“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被后人概括为“________,
________”。 11.明清小说戏曲:
(1)出现原因:城市________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________进一步普及。 (2)代表:
①小说:施耐庵《________》、________《三国志通俗演义》、________《西游记》、
吴敬梓《________》、曹雪芹《________》(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②戏曲:______《牡丹亭》、孔尚任《________》、昆曲“百戏之祖”、_____(“国粹”) 12.科学著作:李时珍《________》、徐光启《________》、________《天工开物》、徐弘祖《________》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强化了皇权 / 君主专制。但也引
发了宦官专权,加剧明朝后期政治腐败。 2.郑和下西洋意义:
①积极: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
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①消极: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 3.明朝经略边疆的措施:【多出大题】
①蒙古(鞑靼、瓦剌):通过修筑长城、战争、和议、边境贸易 / 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 /
边境互市等多重手段维护北部边境的稳定。 ②藏族(乌思藏):明廷封授/册封当地的僧俗首领为法王、王,并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
机构,委用藏族上层人士任职。 ③东北:设奴儿干都司(机构),对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4.清朝君主专制强化: (1)奏折制度:
①特点:迅速、机密。
②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
控制,也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中央集权。 (2)军机处:
①只能:军机处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②评价: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3)文字狱
5.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6.清朝经略边疆的措施:【多出大题】
(1)东南——台湾:1684年,清朝在该地设府,隶属福建省。
(2)东北——抗击沙俄侵略:1689年,中国与该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
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3)西北——蒙古和新疆:
①蒙古:1757年平定漠西准噶尔部叛乱,并设立盟、旗;
②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1762年委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4)西部——西藏:
①清朝先后册封西藏宗教领袖达赖、班禅;
②1727年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和该地宗教领袖共同处理西藏政务;
③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 (5)西南民族聚居区:实行改土归流。
(6)中央:设立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7.闭关锁国:
①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②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天朝上国思想。
③内容:只保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十三行”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严格约束外商活
动;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④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8.明清经济:
①农业: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推广,江南地区农业多种经营方式日益兴盛。
②手工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自由劳动力进行较大
规模的生产。 ③商业: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形
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商帮,代表为晋商、徽商;工商业市镇兴起,逐渐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9.理学新发展——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2)王守仁思想: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10.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2)思想共性: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
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3)社会责任感:顾炎武先生“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被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11.明清小说戏曲:
(1)出现原因: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2)代表:
①小说: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吴承恩《西游记》、吴敬梓《儒
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②戏曲: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桃花扇》、昆曲“百戏之祖”、京剧(“国粹”) 12.科技: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