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练兵
溧阳市教育局文件
溧教体卫艺„2012‟8号
关于举行体育教师体能测试暨第三届业
务大练兵活动的通知
各中小学: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体育教师体能测试标准(试行)的通知》(苏教体艺„2012‟1号)要求,结合我市体育师资发展实际,为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能和专业素养,经研究,决定举行“体育教师体能测试暨第三届业务大练兵活动”。希各校充分认识本次活动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要以本次活动为抓手,充分调动广大体育教师形成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体能要合格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体育教师自主发展,提升我市体育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各单位要确保所有符合对应条件的教师准时参加活动。
附件:1.规程;2.报名表;3.《江苏省体育教师体能测试标准(试行)》。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体育教师 体能测试 大练兵 通知 溧阳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2年2月27日印发 校对:郜立青 共印5份(网上发布)
1
附件1:
体育教师体能测试暨第三届业务大练兵活动规程
一、活动时间
小学:2012年5-6月;中学:2012年10-11月 二、活动地点:另行通知
三、活动人员: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全员参加 四、活动教材
高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必修 全一册)。
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 全一册)。
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与健康》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五、活动组织:全市集中和分区相结合 六、活动内容
第一轮:体能测试(30分)标准见附3。所有在编体育教师需全部参加测试,对临时有伤病的教师,可申请缓测,教育局组织补测,缓测人员须写申请并附医院有效证明,学校审核并加盖印章。体育教师需了解自身身体状况,既不隐瞒疾病,也不虚报疾病,做好训练和测试过程身体安全防范工作。
第二轮:1)基本理论(20分)1小时闭卷考试。
2)教学计划制定(10分)
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上交教学计划进行评分。 第三轮:技能教学演示(40分)
内容分别是小学、初中、高中现行教材中教师必须进行教学的基本技术动作。选手临场抽项目进行教学演示。
七、活动评委:教育局选派 八、活动评奖
以前二轮得分,按照比例确定进入第三轮人员。最后以三轮得分情况评出大练兵一、二、三等奖和单项奖若干名。
九、活动报名
请小学于5月15日;中学10月15日将报名表交基础教育科(附报名表)。
十、本规程解释权属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十一、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2
附件2、
体育教师体能测试暨第三届业务大练兵活动报名表
学校: (盖章) 填报人: 姓 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毕业院校 及专业 职称 任教 年级 参加工 作时间 备注 注:在备注栏注明是否参加第二轮。
3
附件3: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体育教师体能测试标准(试行)》
的通知
苏教体艺〔2012〕1号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各高等学校: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质量提升的主导因素,体育教师的体能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江苏省学校体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2011-2020)》精神,结合我省体育师资队伍发展实际,为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和激励体育教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体育教师体质健康水平,省教育厅在调查研究、多方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江苏省体育教师体能测试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体育教师体能测试标准(试行)》是我省对合格大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是体育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是教育检查督导评估、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地、各校要将《江苏省体育教师体能测试标准(试行)》的实施作为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举措,列入当地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整体发展规划之中,每年对体育教师进行测试,并适时公布测试结果。省教育厅也将在学校体育的各类检查评估中,对体育教师的体能进行抽测。体育教师要将《江苏省体育教师体能测试标准(试行)》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积极进行自我评价,逐步提升体能水平。 附件:江苏省体育教师体能测试标准(试行)
二○一二年一月十二日
4
附件:
《江苏省体育教师体能测试标准》(试行)
1.测试对象
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师(55周岁以下)。本《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含中等职业学校、民办中小学校)、高等学校。
2.测试项目
体育教师体能测试项目表 项目 心肺耐力 速度 肌力 (肌耐力) 柔韧力 灵敏性 性别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20—30岁 31-40岁 41-50岁 51-55岁 “库伯”12分钟跑 3000米健身走跑 “库伯”12分钟跑 3000米健身走跑 50米跑 30秒跳绳 50米跑 30秒跳绳 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 坐位体前屈 坐位体前屈 左右横跨 左右横跨 3.测试方法 3.1 “库伯”12分钟跑
——动作规格: 自然的中、快速跑。
——测试场地:在标准400米跑道上,以起跑线为基点,每50米为一个单位,将跑道分别划分为8个区域,并以数字标明区域(图1)。
5 4 6 3
7 2 8 1 (图1-1)“库伯”12分钟跑场地图
——测试方法:测试前受试者站立于起跑线后,测试人员手持秒
表,记录人员手持记录图。听到“开始”口令后,受试者开始跑步,同时测试人员按表计时。记录人员听“开始”口令后,在记录图上的起跑线上划一“Ⅹ”记号,当受试者经过“Ⅹ”记号时,立即在记录图圈数栏的数字上划一圆圈。在12分钟哨声响时,在记录图受试者
5
停止的相应位置处划一“△”号。然后根据圈数和“△”所在的位置,计算出受试者的完成米数。
——测试单位: 米/12分钟。
——测试器材: 秒表、发令枪(或发令哨)、号码布、记录图。 3.2 3000米健步走跑
——动作规格:自然、适度的大步快走跑。 ——测试场地:地面平整,可丈量的场地。
——测试方法:听到口令后,受试者开始行走,到达终点时,测试员停表并记录成绩。
——测试单位:分、秒(精确到秒)。
——测试器材:秒表、发令枪(或发令哨)、号码布。 3.3 50米跑
——动作规格:自然的快速跑。
——测试场地:地面平整,可丈量的场地。
——测试方法:听到口令后,受试者开始奔跑,到达终点时,测试员停表并记录成绩。
——测试单位:秒。
——测试器材:秒表、发令枪(或发令哨)、号码布。 3.4 30秒跳绳
——动作规格:正摇双脚跳绳。
——测试场地:地面平整、干净的场地。
——测试方法:受试者将绳的长短调至适宜长度,听到开始信号后开始快速跳绳;听到结束信号后停止,测试员报数并记录受试者在30秒钟内的跳绳次数,跳坏不计。
——测试单位:个/30秒。
——测试器材:秒表、发令哨、各种长度的跳绳。 3.5 仰卧起坐
——动作规格:受试者仰卧于体操垫上,两腿屈膝稍分开,大小腿成直角,两手交叉抱于脑后,另一人压住受试者双脚。要求起坐时双肘触及两膝,仰卧时两肩胛必须触垫。
——测试场地:一块平坦空地。
——测试方法:受试者做好预备姿势后,测试员发出开始信号并计时,计受试者在1分钟内所完成动作的个数。动作必须规范,动作不合要求时不计数。
——测试单位:个/分钟。
——测试器材:秒表、发令哨、体操垫。 3.6 坐位体前屈
——动作规格: 受试者面向仪器,坐在垫子上,双腿向前伸直;脚跟并拢,蹬在测试仪的挡板上,脚尖自然分开。测试人员调整导轨高度使受试者脚尖平齐游标下缘。测试时,受试者双手并拢,掌心向下平伸,膝关节伸直,上体前屈,用双手中指指尖推动游标平滑前进,直到不能推动为止。
——测试场地:一块平坦的地面。
6
——测试方法: 受试者做好预备姿势后,测试员发出开始信号,待受试者动作完成后,测试员测量游标滑动的距离并记录受试者的成绩。
——测试单位:厘米(精确到1/10厘米)。 ——测试器材:电子坐位体前屈计。 3.7 左右横跨
——动作规格:测试开始前,受试者两脚分立于中线两侧,微屈膝,听到开始信号后向左或向右跨步,使两脚分跨在端线两边,然后再回到中线;再以同样动作,向另一端线跨步,再回到中线原来位置时为完成一次动作。
——测试场地:在平坦的地面上画3条平行直线每条间隔1米。 ——测试方法:测试者连续做10次动作,第10次动作结束双脚回到中线时,停表计时并记录成绩。
——测试单位:秒(精确到1/100秒)。
——测试器材:秒表、发令哨、皮尺、直尺、粉笔。
——注意事项:受试者每完成一次时,测试员应向受试者提示次数;测试者跨步时脚不能踩线。
4.测试成绩评定
(1)总分计算公式:总分=各单项分之和+均衡分+平时锻炼分。单项得分查阅各项素质指标评价表(表4-表17),均衡分查(表1),平时锻炼分查(表2)。
(表1)均衡分计算表 分差 → 均衡分 0-1 → 1 2 → 0 3-4 → -1
(注:分差=单项最高分-单项最低分) (表2)平时锻炼分计算表
问题 自我评价
1.你每周能参加3次以上的体育锻炼吗? 是否 2.你每次锻炼的时间能达到40分钟吗? 是否 3.你感觉从体育锻炼中受益了吗? 是否
(注: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1分)
(2)综合评价量表:根据上面的总分,查(表3)进行综合评价。
(表3)体能素质综合评价量表
总 分 总 分 体能效果评价 29-26 ☆☆☆☆☆ 体能效果优秀 25-23 ☆☆☆☆ 体能效果良好 22-19 ☆☆☆ 体能效果中等 18-15 ☆☆ 体能效果尚可 14-10 ☆ 体能效果不明显
7
5.测试项目评分表 5.1心肺耐力类
(表4)男性(20-50岁)12分钟跑(米) 年 龄 20-30 31-40 41-50 1 分 1950以下 1900以下 1800以下 2 分 1951-2100 1901-2100 1801-2000 3 分 2101-2400 2101-2300 2001-2200 4 分 2401-2600 2301-2500 2201-2450 5 分 2601-2800 2501-2700 2451-2650 (表5)女性(20-50岁)12分钟跑(米) 年 龄 20-30 31-40 41-50 1 分 1550以下 1500以下 1400以下 2 分 1551-1800 1501-1700 1401-1550 3 分 1801-2000 1701-1900 1551-1750 4 分 2001-2150 1901-2050 1751-2000 5 分 2151-2300 2051-2200 2001-2150 (表6)男性(51-55岁)3000米健身走(分、秒) 年 龄 51-55 1 分 35'09\"-33'15\" 2 分 33'14\"-30'24\" 3 分 30'23\"-26'36\" 4 分 26'25\"-23'45\" 5 分 23'44\"以下
(表7)女性(51-55岁)3000米健身走(分、秒) 年 龄 51-55 1 分 39'54\"-35'09\" 2 分 35'08\"-32'18\" 3 分 32'17\"-27'04\" 4 分 27'03\"-25'39\" 5 分 25'38\"以下 5.2速度类
(表8)男性(20-40岁)50米(秒) 年 龄 20-25 26-30 31-35 36-40 1 分 8\"1-7\"7 8\"5-8\"1 8\"9-8\"5 9\"4-8\"9 2 分 7\"6-7\"2 8\"0-7\"6 8\"4-7\"9 8\"8-8\"3 3 分 7\"1-6\"6 7\"5-6\"9 7\"8-7\"3 8\"2-7\"6 4 分 6\"5-6\"3 6\"8-6\"6 7\"2-6\"9 7\"5-7\"2 5 分 6\"2以下 6\"5以下 6\"8以下 7\"1以下
(表9)女性(20-40岁)50米(秒) 年 龄 20-25 26-30 31-35 36-40 1 分 9\"0-8\"7 9\"5-9\"1 9\"9-9\"6 10\"4-10\"1 2 分 8\"6-8\"3 9\"0-8\"7 9\"5-9\"1 10\"0-9\"6 3 分 8\"2-7\"9 8\"6-8\"3 9\"0-8\"7 9\"5-9\"1 4 分 7\"8-7\"5 8\"2-7\"9 8\"6-8\"3 9\"0-8\"7 5 分 7\"4以下 7\"8以下 8\"2以下 8\"6以下
8
(表10)男性(41-55岁)30秒跳绳(个) 年 龄 41-45 46-50 51-55 1 分 29-35 26-33 24-30 2 分 36-47 34-44 31-42 3 分 48-58 45-55 43-53 4 分 59-72 56-70 54-67 5 分 73以上 71以上 68以上 (表11)女性(41-55岁)30秒跳绳(个) 年 龄 41-45 46-50 51-55 1 分 31-40 28-36 26-33 2 分 41-54 37-52 34-49 3 分 55-68 53-63 50-59 4 分 69-82 64-78 60-73 5 分 83以上 79以上 74以上 5.3肌力(肌耐力)类
(表12)男性(20-55岁)仰卧起坐(个/分钟)
年 龄 20-25 26-30 31-35 36-40 41-45 46-50 51-55
1 分 24-28 21-26 17-21 13-19 8-17 4-15 2-13
2 分 29-37 27-35 22-29 20-26 18-23 16-20 14-17
3 分 38-49 36-47 30-41 27-37 24-33 21-28 18-24
4 分 50-58 48-53 42-48 38-44 34-40 29-36 25-32
5 分 59以上 54以上 49以上 45以上 41以上 37以上 33以上
(表13)女性(20-55岁)仰卧起坐(个/分钟) 年 龄 20-25 26-30 31-35 36-40 41-45 46-50 51-55 1 分 14-23 12-21 10-19 8-17 6-14 4-11 2-8 2 分 24-30 22-28 20-26 18-24 15-22 12-20 9-18 3 分 31-41 29-38 27-35 25-32 23-28 21-24 19-20 4 分 42-50 39-47 36-44 33-41 29-38 25-35 21-32 5 分 51以上 48以上 45以上 42以上 39以上 36以上 33以上
9
5.4韧性力类
(表14)男性(20-55岁)坐位体前屈(厘米) 年 龄 20-25 26-30 31-35 36-40 41-45 46-50 51-55 年 龄 20-25 26-30 31-35 36-40 41-45 46-50 51-55 年 龄 20-25 26-30 31-35 36-40 41-45 46-50 51-55 年 龄 20-25 26-30 31-35 36-40 41-45 46-50 51-54 1 分 -3.3~1.8 -5.2~1.0 -6.7~-0.1 -8.3~-2.3 -8.9~-3.6 3.0~-4.2 -10.2~-5.3 1 分 -2.0~2.9 -3.3~2.0 -3.8~1.7 -4.6~1.0 -5.6~0.1 -6.0~-0.1 -6.2~-0.6 1 分 27\"36-23\"56 29\"93-25\"18 31\"54-26\"89 32\"78-28\"31 34\"30-30\"59 36\"39-31\"62 38\"57-33\"34 1 分 29\"26-25\"84 31\"54-27\"84 33\"35-29\"17 36\"01-30\"78 37\"15-32\"30 39\"24-35\"63 41\"61-37\"72 2 分 1.9~9.3 1.1~8.2 0.0~6.7 -2.2~5.9 -3.5~4.1 -4.1~3.4 -5.2~2.2 2 分 3.0~9.9 2.1~8.6 1.8~8.3 1.1~7.7 0.2~6.8 0.0~6.4 -0.5~6.2 2 分 23\"55-20\"05 25\"17-21\"19 26\"88-22\"33 28\"30-23\"08 30\"58-24\"13 31\"61-25\"27 33\"33-25\"75 2 分 25\"83-23\"09 27\"83-24\"23 29\"16-25\"84 30\"77-26\"70 32\"29-27\"55 35\"62-28\"60 37\"71-29\"83 3 分 9.4~14.8 8.3~14.1 6.8~12.5 6.0~11.2 4.2~10.4 3.5~9.6 2.3~8.3 3 分 10.0~15.0 8.7~14.6 8.4~14.0 7.8~13.5 6.9~12.5 6.5~12.4 6.3~12.0 3 分 20\"04-17\"77 21\"18-18\"34 22\"32-19\"19 23\"07-20\"05 24\"12-21\"28 25\"26-22\"23 25\"74-23\"47 3 分 23\"08-19\"00 24\"22-20\"05 25\"83-20\"71 26\"69-25\"83 27\"54-23\"47 28\"59-24\"99 29\"82-25\"27 4 分 14.9~21.1 14.2~20.7 12.6~19.2 11.3~18.0 10.5~17.0 9.7~16.7 8.4~15.5 4 分 15.1~21.2 14.7~20.7 14.1~20.2 13.6~19.8 12.6~18.8 12.5~18.8 12.1~18.8 4 分 17\"76-16\"06 18\"33-16\"44 19\"18-17\"01 20\"04-17\"20 21\"27-18\"34 22\"22-18\"91 23\"46-19\"48 4 分 18\"99-17\"39 20\"04-17\"96 20\"70-18\"72 25\"82-19\"48 23\"46-20\"33 24\"98-21\"57 25\"26-22\"90 5 分 21.2以上 20.8以上 19.3以上 18.1以上 17.1以上 16.8以上 15.6以上 5 分 21.3以上 20.8以上 20.3以上 19.9以上 18.9以上 18.9以上 18.9以上 5 分 16\"05以下 16\"43以下 17\"00以下 17\"19以下 18\"33以下 18\"90以下 19\"47以下 5 分 17\"38以下 17\"95以下 18\"71以下 19\"47以下 20\"32以下 21\"56以下 22\"89以下 (表15)女子(20-55岁)坐位体前屈(厘米) 5.5灵敏性类(表16)男性(20-55岁)左右横跨(秒/10次) (表17)女性(20-55岁)左右横跨(秒/10次)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