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风俗1
第一講
婚 姻 禮 俗
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禮記》)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有禮義。(《易經》)
一、婚姻禮制的形成與主要內容
婚姻就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由两性结合所形成的夫妻关系。它与人类社会发展同步。
原始社会早期¡ª¡ª群居
¡°男女杂游,不媒不聘。¡±(《列子》)
群居→氏族内血缘群婚(排除不同辈分之间的性关系)→氏族外血缘群婚(排除同氏族内同辈男女间的性关系)
→对偶婚(男女之间形成不太固定的夫妻关系)
→一夫一妻制,以父系为中心,男婚女嫁
中国古代婚姻礼制的主要几个方面
第一、同姓不婚。
¡ª¡ª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
¡ª¡ª不娶同姓者,重人伦,防淫泆,耻与禽兽同也。 (《白虎通》)
第二,一夫一妻多妾制。
第三,男尊女卑的夫妻关系。
第四,嫁娶方式的确定。
¡ª¡ª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ª¡ª处女无媒。老且不嫁。(《战国策》)
¡ª¡ª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必由父母,须媒妁何?远耻防淫佚也。(《白虎通》)
二、婚姻的缔结与仪式
婚姻¡°六礼¡±
1、纳采:男方到女家提亲,并带礼物。
2、问名:女家同意,把女儿时辰八字告诉男方。
3、纳吉:男方送聘礼。
4、纳征:纳聘礼,订婚。
5、请期:男方择定吉期,备礼告知女家。
6、亲迎:迎娶成亲。
《仪礼》郑玄注:¡°纳采用雁,将欲与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礼。¡¡问名: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纳吉: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纳征:使使者纳币以成昏礼。请期:阳倡阴和,期日宜由夫家来也,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亲迎:所以重之亲之。¡±
(一)议婚
关于早婚。
议婚的条件: 论门第;
论钱财;
才貌德行
“女子庚帖”
(二)订婚
1、生辰属相禁忌
¡°女子属羊,守空房。¡±([清]翟灏《通俗编》)
¡°眼露四白,五夫守宅。¡±
¡°女命无真,男命无假。¡±
2、聘礼
3、关于媒婆
(三)成婚
1、请期
3、催妆 妆奁单
送妝奩
2、开脸
4、迎亲 花 轿
漢代畫像石¡°親迎圖¡±
(現藏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
親迎圖([日]中川忠英編著《清俗紀聞》)
5、“跨马鞍”
撒豆穀
•宋人高承《事物纪原》载:¡°汉京房之女,适翼奉,择日迎之。房以其日不吉,谓三
煞在门,新人不得入,犯之损尊长及无子。奉不然之。妇将到门,但以谷豆与草禳之,煞避而可入也。凡嫁娶者,皆置草于阃内,下车则撒谷豆,习为故事。¡±
•《东京梦华录¡¤娶妇》:¡°新妇下车子,有阴阳人执斗,内盛谷豆钱果等,咒祝望门撒,
小儿辈争拾之,谓之¡®撒谷豆¡¯¡±。
•《梦梁录¡¤嫁娶》:¡°择官执花斗,盛五谷豆钱彩果,望门而撒,小儿争拾之,谓之¡
®撒谷豆¡¯,以压青阳煞耳¡±。
6、傳袋(代)
7、拜堂
8、「坐帐」与「撒帐」
•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共坐。欢饮之后,预戒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
衣裾盛之,云得果多,得子多也。([宋]高承《事物纪原》)
•(新人)对拜毕,就床,女向左,男向右。妇女以金钱、彩果撒掷,谓之¡°撒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梦粱录》说:¡°¡¡讲交拜礼,再坐床,礼官以金银盘盛金银钱、彩钱、杂果撒帐
次。¡±
•清道光《安仁县志》:¡°男女交拜讫,花烛入房合卺¡¡,乃择夫妇元配多子孙之男子
立高处手撒五谷果食,撒帐。¡±
•王士禛《池北偶谈》:¡°今齐鲁之俗,娶妇必用枣栗,谚云:早利子也。¡±
《事林廣記》撒帳歌
撒帐东,宛如神女下巫峰,簇拥仙郎来凤帐,红云接起一重重。
撒帐西,锦带流苏四角垂,揭开便见嫦娥面,好与仙郎折一枝。
撒帐南,好合情怀乐且耽,凉月好风庭户爽,双双绣带佩宜男。
撒帐北,津津一点眉间色,芙蓉帐暖度春宵,月娥喜遇蟾宫客。¡±
《安徽省志¡¤民俗志》撒帳歌
•鬧新房,喜洋洋,共羨淑女配才郎。 •一把花生一把糖,拋拋撒撒打新娘。 •撒帳撒上象牙床,象牙床上鳳求凰。 •撒帳撒在枕頭邊,枕頭繡出並頭蓮。 •撒帳灑在新娘懷,新娘疑是玉人來。 •撒帳撒上新娘頭,青絲細發搽香油。
9、合卺
•《东京梦华录¡¤娶妇》讲到宋代的合卺礼:新人¡°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
之交杯。饮讫,掷盏并花冠子干床下,盏一仰一合,谷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
•明代胡應麟《甲乙剩言》:¡°形制奇特,以兩杯對峙,中通一道,使酒相過。兩杯之間
承以威鳳,鳳立於蹲獸之上。¡±
10、揭盖头
蓋頭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嫁娶》:¡°先三日,男家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五男二女花扇
之类,女家答以金银双胜御、罗花幞头、绿袍、靴笏等物(及娶归,两新人)并立堂前,遂请男家双全女亲,以秤或用机杼挑盖头,方露花容。¡±
•杜佑《通典》:¡°自东汉魏晋以来,时或艰虞,岁遇良吉,急于嫁娶,乃以纱蒙女首,
而夫氏发之,因拜舅姑,便以成妇。¡±
贾宝玉揭盖头
一时大轿从大门进来,家里细乐迎出去,十二对宫灯,排着进来,倒也新鲜雅致。傧
相请了新人出轿。宝玉见新人蒙着盖头,喜娘披着红扶着。¡¡傧相赞礼,拜了天地。请出贾母受了四拜,后请贾政夫妇登堂,行礼毕,送入洞房。还有坐床撒帐等事,俱是按金陵旧例。¡¡那新人坐了床便要揭起盖头的,凤姐早巳防备,故请贾母王夫人等进去照应。¡¡宝玉此时到底有些傻气,便走到新人跟前说道:¡®妹妹身上好了?好些天不见了,盖着这劳什子做什么?¡¯欲待要揭去,反把贾母急出一身冷汗来。宝玉又转念一想道:¡®林妹妹是爱生气的,不可造次。¡¯又歇了一歇,仍是按捺不出,只得上前揭了。喜娘接去盖头,¡¡宝玉睁眼一看,好象宝钗,心里不信,自己一手持灯,一手擦眼,一看,可不是宝钗么!只见他盛妆艳服,丰肩愞体,鬟低鬓軃,眼瞤息微,真是荷粉露垂,杏花烟润了。宝玉发了一回怔,又见莺儿立在旁边,不见了雪雁.宝玉此时心无主意,自己反以为是梦中了,呆呆的只管站着.众人接过灯去,扶了宝玉仍旧坐下,两眼直视,半语全无。(《红楼梦》第九十七回)
闹洞房
(山东莒县沈刘庄汉墓画像石)
下格刻三人,一男一女居中对立,二人引臂相互拥抱,作亲吻状。女子身后立一女子乙,举手推亲吻女子的头部。此画男子头上似裹巾帻,身着长衣。女子及女子乙皆头梳多髻,或戴花钗。人物的上端似为帷帐,用以表示室内之事。
闹洞房
《礼记¡¤曾子问》:¡°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
•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而为之宾客者,往往饮酒欢笑,言行无忌,如近世闹新
房之所为者,汉时即已有之。¡±
•汉代仲长统《昌言》:¡°今嫁娶之会,捶杖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趋之情欲,宣淫佚于广
众之中,显阴私于亲族之间,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断者也。¡±
•晋人葛洪《抱朴子‧疾谬miu4》:¡°俗间有戏妇之法,于稠众之中,亲戚之前,问以
丑言,责以谩man4对,其为鄙黩不可忍论,或蹙以楚挞,或系脚倒悬,酒客酗炎,不知限齐,至使有伤于流血、跻折支体者,可叹者也¡¡民间行之日久,莫觉其非。¡±
•[宋]莊綽《雞肋編》卷上《近時婚喪禮文亡闕》:¡°如民家女子,不用大蓋,放人縱觀。
處子則坐於榻上,再適者坐於榻前。其觀者若稱歡美好,雖男子憐撫之,亦喜之而不以為非也。¡±
•《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孟子曰:¡°礼也。¡±淳于髡
曰:¡°嫂溺,则援之与手乎?¡±孟子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
溺,援之以手,权也。¡±
•明代杨慎《丹铅续录》:¡°今此俗世尚多有之,娶妇之家,亲婿避匿,群男子竞作戏调,
以弄新妇,谓之谑亲。或寒裳而针其肤,或脱履而规其足,以庙见之妇,同于倚门之倡,诚所谓敝俗也。然以《抱朴子》考之,则晋世已然矣,历千馀年而不以变,可怪哉!¡±
鬧洞房
•¡°有打传堂外之名目,公举亲友中这滑稽者作堂官,以黑涂面若丑角,著满清式外套,
黼黻以荷叶为之,朝珠民算盘子为之,头上冠以大冠,红萝卜为顶,大蒜为领,旁立差役若干,皆亲友中之有力者。拘新郎、新妇及其翁姑跪堂下,命翁姑教新郎、新妇以房术,新郎、新妇必再述一遍,否则以鞭苔从事,顾习俗若是,亦不敢出怨言,惟此事难人过甚,行之者鲜。¡±(《衡州风俗记¡¤婚娶之奇闻》)
聽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