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息 任雪冰,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张伟一,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 梁玮男,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副教授.790397535@qq.com 收稿日期:2015一O1—19 北京市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与建筑学专业计划”资助项目 (编号:PXM2013-014212-000063)・ 思维能力创新 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探讨 Thinking Ability Innovation: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s 任雪冰 Ren Xuebing 张伟一 Zhang Weiyi 梁玮男Liang Weina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5)07—0185—04 —高要】城市规划原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其较强的理论性一向是该课程的 教学难点。笔者通过多年来对该课程教学反思,认为通过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认知城市、 分析城市的综合思维能力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针对建筑学专业学生思维的特点,提出面对建筑 学专业的学生以提高逻辑思维和综合设计思维为核心、以提高综合设计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教学改革思 路,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全面建筑观的设计人才。 【关键词】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学实践性教学 【Abstract】Principle of urban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mpulsory course major in architecture,its strong theory has always been the teaching difficulties.Through years of reflection on teaching the coupe,we think that the focus of the cou ̄e teaching reform is to improve students’cognitive analysis of city,and city comprehensive thinking ability through the enhance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chitecture students thinking,we put forward the ideas of teaching reform is to improve the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design thinking as the core,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design ability course as the main thread,to improve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the coupe,in order to train talents with comprehensive architectural view. 【Key words】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Architecture,Practical teaching 亚杰在《发生认识论原理》著作中认为“活动”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身体本 身和外界事物之间的接触点”…; “活动”才是认知发生和发展的起点和源头,思维逻辑根 源于主体“行动的逻辑”,通过活动的“内化”实现从行动逻辑到思维逻辑的转化…: “个 体的发展就是练习、经验,对环境的作用等意义上的大量活动的产物” 】。建筑设计作为 一项思维创新“活动”,对现实创作环境的认知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筑学专业中如 何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并起到提高学生认知、设计水平的作用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实 践性教学一方面指学科问题生活化、情景化、社会化,另一方面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积 极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探究实践。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展,将理论性较强的学 科知识加以理解、领悟和运用。 城市规划原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的理论性与学科的实践 性如何能很好地衔接一直是该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不 仅关注对学生有关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传授,更着重于树立他们整体城市空间 185 HUAZHoNG ARCHlTECTURE 设计的思维和综合分析、研究技能的培养 和提高 】。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 学在内容和方法上与其他专业有较大的区 别。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如何通过该 课程教学内容的提炼和教学方法的调整来 提升教学效果,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并提 高设计水平,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1建筑学专业学生思维特点与城市 规划原理教学的问题 1.1设计构思方面多从建筑本身出 发。缺乏城市思维 笔者在高校从事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 和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多年,从建筑设计 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由于缺乏 对城市的总体认识,对设计项目所在城 市层面的内容漠不关心,不能从区域协 调、城市结构、形态、历史文脉、交通 环境等角度出发进行宏观考虑,不能对 设计项目在城市层面的地位和影响力进 行有力评估,设计重心仅仅是建筑本身 的功能、造型、材质和色彩等。尤其是 高年级的城市设计课题环节,对建筑群 体的设计也只是单纯的从建筑风格、象 征或者审美角度确定,将建筑仅限定在 个简单的三维空间设计上,设计较为 盲目和随意。因此,设计作品表现出构 思简单缺乏精神内涵、理念陈旧缺乏创 新性或者与周边环境不统一、与城市特 点不协调等问题,有损城市整体形象。 1.2设计表达方面多关注建筑单体, 忽视其他设计要素 建筑群体空间组织也是建筑学专业高 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设计内容。但由 于学生知识结构不系统,在进行建筑群体 设计时,往往过于强调建筑单体,忽略建 筑群体组织、道路网系统、绿地以及与周 边环境的协调。从学生设计作业上来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建筑单体 设计详细,但是整体建筑群体之间缺乏联 系,没有统一性:二是忽视基地周边的交 通环境、建筑环境和景观环境,建筑群组 织孤立,与周边环境没有联系;三是在图 面表达方面,总平面的绘制功底较弱,基 地内部环境设计仅以简单的绿地表示,不 能很好地组织交通和景观。 2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对建筑学专业 学生专业学习的作用 2_1开拓思路,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 提供设计基础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涉及城市中方方面 HUAZHoNG ARCHlTECTURE 面的内容,具体有人文、经济、地理、历 史、政治等很多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有 城市规划思想、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城 市总体布局、城市各用地规划、城市公共 空间规划和历史遗产保护与更新等 。这 些内容既是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也是 建筑设计的基础。这些知识能开拓学生视 野,提高设计构思的深度,使学生能从城 市宏观角度出发,深挖设计项目的限定条 件,全方位理解建筑,改变仅从建筑本身 找寻设计灵感的状态。同时对于城市用地 的组织、城市道路与交通、市政管线综合 等知识可以弥补学生知识点的空白,更深 刻地领悟城市与建筑的关系。课程教学过 程中,通过体验环节提高学生的城市认知 水平,了解城市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及构成 城市的各种显性隐性要素。 2.2转变思维模式,为高质量的建筑 设计保驾护航 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学习城市 规划原理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有关城 市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该课程 的学习能够掌握逻辑严谨的思维模式。首 先,宏观思维的培养。建筑不是孤立的, 从人居环境的高度看待建筑,从城市人 文、历史、社会、经济背景中找寻设计构 思,是全面进行建筑创作的必然趋势。其 次,综合思维的培养。建筑是四维的,不 仅要考虑三维建筑空间设计,更耍将对设 计有影响的所有因素加以统一考虑,城市 特色、城所精神、周边环境、交通区位、 地形地貌等,这不仅能完善和拓展建筑设 计理念的形成,同时也能为设计人员提供 设计依据。再次,理性思维的提升。建筑 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严谨的逻辑思 维不断演绎的必然结果。其合理的功能组 织、稳固的内部结构、生态节能的建筑材 料等是学科科学性最好的体现。因此,只 有思维严谨的设计人员才能创作出有思想 的设计方案。但是,思维模式的培养不像 传授知识那么简单直接,这就需要在课程 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深入城市生活,体 验城市中不同人群的生活状态及对空间的 不同需求,发现城市空间使用过程中的各 种缺陷,以求在自己的设计中进行弥补; 另一方面结合成功的实际工程项目来展 现规划思维模式的作用,尽可能地讲解 项目设计理念产生的过程,对于确定设 计项目不同元素的依据也要交待明晰, 这样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为 重要的是理解了城市,理解了好的设计 的思维形成过程,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 对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186 3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实践性教学内 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3_1调整教学内容,融入实践环节。 培养学生思维 (1)根据专业特点,调整教材内容 由吴志强、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出版的《城市规划原理》(第4 版).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 和建筑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教材。这本教材 是在第三版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 和城市规划实际工作的需要加以系统化整 合改编合成的,更加适合城市规划专业的 学生学习,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教 材稍显深奥和枯燥,而且建筑学专业的城 市规划原理课仅有32学时,庞杂的教材内 容更不可能在32学时内穷尽,因此,必须 根据建筑学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确定与 之相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教材第一、二章主要介绍城市以及城 市发展的各种理论,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 来说这方面的知识量较少且不易理解,因 此重点讲解,深入介绍,便于打开学生的 眼界,让学生对城市产生兴趣并能大致掌 握相关的一些理论知识。第五章至第九章 的内容主要介绍城市规划所涉及的社会、 经济、历史、生态、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 相关理论 这些对建筑学专业学生而言更 是可以开拓思维、梳理设计理念的内容, 除了课上讲解的理论知识之外,还结合 “体验城市”的实践调研一同展开,让学 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城市特性,了解城市 的现实问题,为专业设计积累社会经验, 同时领悟城市规划思维模式的逻辑性和严 谨性。第十一章重点讲解城市用地条件分 析与适用性评价。这其中针对地形地貌方 面可以加强山地、滨水区的介绍,更多地 从生态保护的层面加以解释并贯穿一些新 颖的案例,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这些特殊 地段的处理方法。我校建筑学专业单独开 设了住区规划课程,因此该课程的第十八 章城乡居住规划将不作为重点内容来介 绍,而将时间主要安排在第十九章城市设 计和第二十章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 上,同时这部分内容适当添加第十五章城 市道路与交通及市政系统规划的基本知 识,填补学生这方面知识点的空白。此部 分内容结合三年级的商业步行街设计作业 来讲解。以学生的优秀作业为范例,依据 原理知识总结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为学生 梳理设计思路。每一部分都对应与之相适 宜的实践环节,具体的教学及实践内容如 表1所示。 表1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教材内容的调整 名称 重点内容 1、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2、城市的发展 3、城市化 简单讲解 省略或增加内容 融入实践训练环节 相关文献阅读,撰写读 书笔记 第1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 发展 1、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与发展 3、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 增加1980年之后西方城 读书笔记、国内外优秀 市规划的新思潮 规划案例调研分析 2、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 趋势 4、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 变革 第344城乡规划体制 1、城乡规划体制概述 2、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规系 5、我国现行城乡规划运作 统体制 3、我国现行城乡规划行 4、我国现行城乡规 政系统划技术系统 第4章城市规划的价 值观 第5章生态与环境 第6章经济与产业 第7章人口与社会 第8章历史与文化 1、城市规划的任务 3、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 全部各章节的内容 2、城市规划的目标与价值观 4、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 不同价值观下形成的不 同城市空间案例分析 体验城市调研(最终形 成调研报告) 第9章技术与信息 第1()章城市规划的类 型与编制内容 3、城市规划的层面及主要 省略1、城市规划的工 内容 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2、城市规划的调查研 究与基础资料 第11章城市用地分类 及其适应性评价 第13章总体规划 3、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 1、城市用地概述 构成 3、城市总体布局 2、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1、城市规划的作用与特点 4、总体规划的编制 增加山地、湿地、滨水 已建成地段优秀案例调 地形特征以及相关生态 研分析 理论 省略2、城市发展战略 分区规划层面的结构、 研究 功能调研分析 第19章城市设计 4、城市公共空间 1、城市设计的含义与作用 2、城市设计的内容及类型 增加道路系统规划、停 车场布置、管线综合的 内容及场地设计的方法 结合城市商业、休闲等 广场案例调研分析 第20章城市遗产保护 与城市复兴 4、城市遗产保护的基本方法 1、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与意义 增加建筑保护的内容 读书笔记、案例分析 (注第12章城乡区域规划、第14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第16章城市生态与环境、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第18章城 乡住区规划、第21章城市开发规划、第22章城市规划管理的内容省略。) 187 HUAZHoNG ARCHlTECTURE (2)适应城市发展需求,适当增加 新内容 随着社会经的发展,城市在不断转 型,人们对建筑体的需求越来越复杂, 城市会出现很多新的建筑类型,例如大型 建筑综合体。这些综合体往往涵盖各种功 能,如同一个复杂的城市功能区,比如城 市大型交通枢纽,通常包括不同类型的交 通换乘、购物、娱乐等功能:城市商业综 合体包含商业、酒店、办公、公寓等功能 于一体: 大型文体中心集体育、展览、文 化、娱乐为一体等。这些综合体的设计不 是简单的功能叠加,涉及更多的是城市街 区层面规划的知识,比如基址在街区的区 位,与街区其他功能分区的关系,综合体 各功能之间的组织,设计与行为心理的关 系、不同类型的交通组织等等。课程中适 当增加这些较前言的设计内容,使学生既 了解当前城市发展变化的需求,也是从更 宏观的角度认知城市、从城市层面思考建 筑设计的需要;在了解并初步掌握这些新 建筑类型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城市 规划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3_2灵活应用多种实践教学方法,提 高学生实践能力 (1)理论修养的提高与互动式教学 交流 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论修养 的不断提高也是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要 环节。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涉及到多方面 的知识,仅靠一本教材很难将城市理解全 面,因此针对每个章节的具体内容笔者会 为学生提供更为详尽深入的参考书目,并 指定一本必读书目,撰写读书笔记。让学 生自己开动脑筋,梳理思路,尽快地将书 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这些参考书目都有 很强的针对性,既有偏理论性的也有偏实 践性的,二者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更快更好 地了解城市,理解城市规划的思维方法。 课堂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互相交流 经验体会,更为全面地掌握该章节各种思 想和案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体验城市社会实践调研 建筑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丰富 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工程经验都是学生需要 不断积累并加以提升后逐渐转化为自身的 知识,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多年来与学生的交往中发现,尽管我系 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北京,但是对北京并 不了解,能熟悉自己家附近的区域都很难 得,根本谈不上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待这个 城市。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体 验城市的调研实践环节,对城市发展过程 中的社会、经济、行为心理等层面的具 HUAZHoNG ARCHlTECTURE 体问题进行深入的调研思考和分析,要求 学生调研的题目不必太大太深,能说明问 题就好。笔者也会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题 目,例如小区的停车难问题、小区开敞空 间的使用、老城区内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等等社会层面的题目。这个环节一是培养 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 辑思维能力;二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设计 构思的源泉,为谁而设计,大众需要怎样 的设计等一些根本性问题,而这才是设计 之根本。通过多次的现场踏勘、访谈,多 数学生能较好地完成调研任务,为高年级 城市设计教学环节的学习做了很好的设计 积累。 (3)案例调研分析的方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属于行为引导型实践 教学法的一种,创始于美国哈佛工商学 院。这种教学形式的重点在于对案例分析 过程中的介绍、分析、讨论乃至辩论,使 学生能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而且还可 以通过对各种不同看法分析比较,使学生 认识到事物的多重性、多变性和相对性, 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培养从多角度、宽领域考察、分析问 题的逻辑思维习惯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 的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城市发展理论演变 还是规划设计影响因素的分析,案例调研 分析的方法贯穿始终。例如在讲解城市规 划思想演变等理论知识时,将理论内容与 国内外优秀的规划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开 拓思路,更好地理解理论的发展演变及对 现代城市发展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宏 观视野。在讲解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及城 市主要功能区的规划方法时,北京国贸建 ; ̄bsohu建筑群、三里屯viilage商业街区、 美国波士顿滨水区更新等一些典型的、优 秀的案例更是必不可少,对于这些可以去 参观的项目,首先让学生找资料了解项目 的设计背景,然后到实地考察项目的使 用情况,从经济、交通、空间布局等各 个角度了解项目的实施,并从中发现问 题,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给予综 合评价。这个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在课程 邻近结束时,还会安排学生对一些规划 设计、建筑设计案例图纸进行评析,综 合运用课程上所学过的知识,对所给的 案例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结语 实践性教学的意义对于建筑学专业来 说,一方面为其学科性质而决定,另一方 面是促进学生对真实城市、社会的了解和 关心。因为一个对社会缺乏兴趣的人永远 188 成为不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因此,建筑 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实践教学改革从以下 两方面展开: 一是规划原理的理论教学与 案例调研分析相结合,以物质空间形态规 划为主,加强规划思想、理念和原理论述 的针对性,训练学生宏观思维模式。二是 加入体验城市社会实践调研环节,改变以 往单纯理论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理论知 识教授、思维模式转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 养三者并重。 一 参考文献 1皮亚杰发生认知论原理北京:商务印书 馆.1981 2皮亚杰心理学与认知论——一种关于知识 的理论.袁晖,郑卫民,译北京:求是出版 社.1984 3陈征帆.论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素养及教学 模式的转变城市规划,2009(9):82—85 4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4版)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谭纵波 国外当代城市规划技术的借鉴与选 择.国外城市规划,2001(1):5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