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诗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2.( 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①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题目的“苏州”与第四句中的“姑苏”为同一地方)到毗陵(即常州,唐时称毗陵郡)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②阴虫,指蟋蟀。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3.( 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注】这首七言律诗,是李德裕在唐宣宗李忱即位后贬岭南时所作。
(1)颔联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通过细致的心理状态的刻画,有力地表现了什么内容?
- 1 -
(2)诗人无罪被贬岭南,其情感异常复杂,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 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浣 溪 沙 孙光宪
蓼岸风多桔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1)简析这首词表达的感情。
(2)“片帆烟际闪孤光”一句是千古名句,历来为人欣赏,请你结合内容分析。
5.( 高考模拟)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以上两首诗都是写雨景,试说说这两首诗写的雨景有什么不同。
(2)《城南》三、四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 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①山水郎②,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 2 -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①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②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 (1)上阕中有一词为全词的词眼,请找出,并说明理由。
(2)本词运用多种手法,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作简要分析。
7.( 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注】
马诗 李贺
武帝爱神仙, 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 不解上青天。
【注】李贺,生活于唐藩镇叛乱、内忧外患之时,生活困顿,怀才不遇。其写诗,题旨
多在“笔墨蹊径”之外。他写古人古事,大多用以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武帝,指汉武帝;烧金,指炼丹。
(1)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2)第二句中的“得”字看似平常,却极有分量,请简要赏析。
(3)诗歌的三、四两句有什么寓意?
8.( 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风雨送人来 (游次公)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
- 3 -
草草杯柈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 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这是一首写男女相聚又相别的词。词中四次写到风雨,请问:
(1)主人公对“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中的“风雨”与“楼上多风雨”中的“风雨”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词中四次写到“风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注】
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 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 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唐玄宗天宝十载(751)三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在安西(今新疆
库车)节度幕府盘桓了近两年之久的岑参,和其他幕僚一道跟随高仙芝来到春光初临的凉州城中。
(1)诗开头两句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来写老人沽酒的情景的?有何作用?
(2)诗中第三、四句写得非常有情趣,请简析之。
- 4 -
10.( 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送 李 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 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 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 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 风尘[注]何处期?
【注】风尘:指社会动乱。此句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后会何期。(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2)全诗围绕“悲”字展开,请结合全诗说说诗人写了哪几种悲情。
-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