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景县村医李光荣:3分钟从火海中救出3个孩子

景县村医李光荣:3分钟从火海中救出3个孩子

来源:锐游网
同时 M n R

2014年“名医工作室”的成立,给罗江区人民医院骨科培养人才、搭建合理的人才梯队注入了活力。李光荣经常把自己的一些灵感、科研思路和宝贵资料无私地传授给年轻医生,与他们共享自己数十年来的知识成果;每一次查房,李光荣都和他们详细的讲解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国内外的治疗动态。让他们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摘取收获的果实。

开展外科手术指导

在教学上,通过技术上的传帮带、定期业务学习、外送培训等方式,使团队整体医疗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科内年轻医生迅速成长。随着骨科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和开展,李光荣带领科内年轻医生一起做,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解决;为了提升科内年轻医生的业务水平,罗江区人民医院经常举办骨科教育培训班,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以讲学形式进行学术交流,在2015年和2017年分别举办“省级骨科沙龙”“省医学会骨科专家委员会下基层”等继续教育学习班。

在科研上,李光荣先后主持和参与主研《弧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羟基磷灰石在良性疾病所致缺损中的应用》、《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研究》等科研项目,并获德阳市政府颁发的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撰写了《动力髁钉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基层医院开展下颈椎手术的临床研究》等论文数十余篇在《中国医药指南》等国家级级杂志上发表。

在临床上,开展了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术、PFNA微创技术治疗老年粗间骨折、腰椎退变性侧弯及失稳的手术治疗、内镜下清理、腓骨上端段部分切除治疗膝重度关节病、膝关节置换术、椎体成形术、肩关节置换、腹腔镜下骨盆骨折内固定术。骨科5年手术量达到 6千台左右,也形成了一定的医疗、科研、教学的规模。就手术质量,从单纯的关节置换到现在的关节微创手术,以最少代价获得最大手术效果。

“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从医学角度看好病,还要用心去体会患者的心”,李光荣一直用行动诠释着这句话,兢兢业业,竭尽所能,做好这一份并不普通的工作,把自己最美好的30余年青春时光都献给了医生这个岗位。

李光荣,女,农民,回族,1967年7月岀生,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五里河镇玉皇庙村人。现任杞县爱心粥阳光公益协会会长,2015年11月9日,由她发起并正式成立杞县爱心粥阳光公益协会,成立之后,周一到周五,无论酷暑寒冬,风雨无阻她每天坚持早上3点多准时起床开始忙碌,为环卫工人、流浪汉、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及留守儿童等准备早餐,6点让他们准时开饭(人数高达100多)至今从未间断!受到杞县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及广大环卫工人等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李光荣曾被中共杞县县委宣传部,杞县文明办,杞县广播电视总台评为“杞县第三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被杞县县委宣传部,杞县妇女联合会,杞县文明

办授予“最美家庭”,并被开封市文明办,开封市妇联授予“开封市优秀巾帼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

? ? ? ?几年来,她带领她的团队除了为环卫工人、流浪汉、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及留守儿童等免费提供爱心早餐以外,还有时联系其他爱心志愿者免费为他们理发、修脚、体检等,李光

荣不断带领志愿者深入基层、学校、敬老院开展义务书写春联、帮教助学和宣讲和践行敬老孝老以及春节走访慰问等活动!近年来,走访慰问了王军红、王金义、石秀章、钱大嘴、徐萌萌、李卫芹等残疾人和贫困户共计30余户,给他们送去了米、面、油等节日用品和温暖。每年的高考,为考生送去爱心粥和鸡蛋,三伏天为坚守的环卫工人和交警送绿豆水,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端午节等不同的节日选择不同的慰问对象,不定时的给环卫工人发放手套、毛巾等物品以及其他公益活动等。 ?

? ? ? ?在这近四年来,她所带领的杞县爱心粥阳光公益协会多次获奖;2018年被开市文明办授予“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还荣获了中共杞县县委,杞县人民政府颁发的“2018年度爱心慈善奖”等。曾被杞县电视台、开封电视台、开封网、汴梁晚报、开封日报和大河报及人民网等多家权威媒体刊登和报道。这也慢慢让李光荣更加体会到做公益的意义。她说,在每次活动中,当我们用爱心火炬照亮别人的时候,其实也在温暖着自己;当很多人将爱心火炬传递下去的时候,其实也在照亮整个社会。我们只有不断帮助他人、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奉献,人生才更光彩,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美好的人生追求。 ?

? ? ? 李光荣表示:协会成立以来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管单位县妇联和总工会等部门以及开封市义工协会,杞县畅想未来志愿者协会等兄弟协会的大力支持,能发展到现在更离不开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鼎力相助,还有广大爱心志愿者不怕苦,不怕累,团结一心,无私奉献的精神。李光荣最后说:生命不息,公益不止。今后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和压力我还要带领志愿者将协会坚持下去,并要精准帮扶对象,拓宽救助范围,将公益事业进行到底。

李光荣今年45岁,中等个头,紫色脸膛,话不多。从1994年开始当乡村医生以来,他除了帮乡亲们解除身体的病痛,还尽其所能为乡亲们排忧解难。

听说村小学的教室年久失修墙壁出现裂缝,李光荣把家里的粮食卖了,又取出2万元存款,找了一帮工匠,不到半个月,新教室就盖好了。村头小河上的老桥断裂,眼看夏收到了,农机不能通过,李光荣拿出2万元修建新桥,乡亲们很感激,将桥起名“国厂便民桥”。村里集资修路,他又带头捐了3万多元,孤寡老人到诊所看病拿药,他从来不收一分钱。2004年,他腾出自家老宅的4间房子成立了服务站,义务照顾本村的12名孤寡老人,为老人们送衣、送药。这些年,经他照顾的孤寡老人有40多人,资助费用达30万余元。

2013年,李光荣和妻子开办了一座养猪场,几番艰苦打拼,猪场生意红火,李光荣攒下了600万元。手里有了钱,他想到的不是修缮一下自家多年的老屋,改善生活条件,而是一股脑儿把赚来的钱又花了出去,他用这600万为村民建了一所大型的医养院。医养院内有绿地,四层大楼内装有电梯,门诊大厅、超声科、检验科、心电图室一应俱全,还有健身房、阅览室、棋牌室、公共洗浴室,房间是标准二人间,内设呼叫系统、视频对话系统、入住老人定位系统,还有空调、电视、热水器等生活设施。医养院刚投用,李光荣又作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把医养院无偿捐献给了高贤乡政府。

对于李光荣的“苦心”,高贤乡党委书记郑宏很清楚:“医养院捐献后,可使高贤乡附近5个乡镇的200名失能、半失能和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入住,享受专业医护人员服务和各项兜底政策保障,实现兜底脱贫。”

帮助别人他慷慨大方,对自己他却“抠”得很。李光荣用的手机是花140元买的,身上的一件衬衣穿了多年舍不得丢。“前些日子下雨,他感到袜子湿了,才发现是鞋底磨坏了。”妻子韩翠红说。家中几间平房漏雨,他在房顶盖了一层塑料布,因为长期渗水,室内墙壁上出现多处发霉痕迹。家里最值钱的电器是冰箱,一台小黑白电视机已看了好多年,避暑用的还是电风扇。

“力所能及为乡亲们多做些事情,是我的心愿。”对家乡和父老的深情,李光荣心中装得满满的。

“这里的条件比宾馆还好,俺算是掉福窝里了”

阳光明媚,天空蔚蓝,太康县高贤乡汪庄村医养院内绿树成荫。

“这医养院的条件比宾馆还好,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就连吃饭也有人给我们端,俺算是掉福窝里了。”2018年4月20日上午,周口市太康县高贤乡漳岗村66岁的五保户陈西良笑着说。上午,太康县高贤乡医养院开业,全乡37名失能、半失能和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入住该医养院,实现兜底脱贫。

61岁的周尚勤是贵州人,30年前,经朋友介绍,她嫁入太康县高贤乡陈尧村,但由于身体等多种原因,未能生育,生活也极其困难。现在,受益于脱贫攻坚好政策,高贤乡政府把她安置到了该医养院生活。“在这里生活无忧,吃穿不愁,哪一天想娘家人了,可以通过视频与亲人聊天,真是太感谢党的好政策了。”周尚勤高兴地说。

“老人家,在这里生活比家里好不好啊,请您多给我们提宝贵意见啊。”李光荣询问一位老人。

该乡小楼村91岁的杨玉兰12年前唯一的女儿去世,一直一人生活。“在这比在家强勒多。在家虽说有锅、有面,可哪顿饭必须自己做,不做吃不嘴里。再则,像俺这样老年人不会用电、不会用气,做饭还得用地锅。在这,有服务员,有医生,身体不得劲了有人照顾,衣服有人洗,去哪找。”谈起在医养院几个月的生活,杨玉兰满脸笑容。

“老人大都牙口和消化不好,做饭时一定把菜炖熟炖烂。”李光荣叮嘱一位正在做饭的师傅。

“目前,该医养院已入住37名特困户,而整个医养院可对太康县杨庙、王集、龙曲、高贤和芝麻洼等5个乡镇的200名失能、半失能和无劳动能力孤寡老人进行安置,实现兜底脱贫。”说起李光荣投资600万元捐建医养院,高贤乡副乡长万军政竖起了大拇指。

李光荣投资600万元捐建医养院的义举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新华网、人民网、河南电视台新闻60分、河南日报、大河网等国内知名网站、主流媒体在首页重要版面给予报道转载。面对广大网民的如潮好评,不善言谈的李光荣总是嘿嘿一笑:“我是高贤乡的人,只要为乡亲们好,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李光荣,女,农民,回族,1967年7月岀生,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五里河镇玉皇庙村人。现任杞县爱心粥阳光公益协会会长,2015年11月9日,由她发起并正式成立杞县爱心粥阳光公益协会,成立之后,周一到周五,无论酷暑寒冬,风雨无阻她每天坚持早上3点多准时起床开始忙碌,为环卫工人、流浪汉、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及留守儿童等准备早餐,6点让他们准时开饭(人数高达100多)至今从未间断!受到杞县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及广大环卫工人等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李光荣曾被中共杞县县委宣传部,杞县文明办,杞县广播电视总台评为“杞县第三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被杞县县委宣传部,杞县妇女联合会,杞县文明

办授予“最美家庭”,并被开封市文明办,开封市妇联授予“开封市优秀巾帼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

? ? ? ?几年来,她带领她的团队除了为环卫工人、流浪汉、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及留守儿童等免费提供爱心早餐以外,还有时联系其他爱心志愿者免费为他们理发、修脚、体检等,李光

荣不断带领志愿者深入基层、学校、敬老院开展义务书写春联、帮教助学和宣讲和践行敬老孝老以及春节走访慰问等活动!近年来,走访慰问了王军红、王金义、石秀章、钱大嘴、徐萌萌、李卫芹等残疾人和贫困户共计30余户,给他们送去了米、面、油等节日用品和温暖。每年的高考,为考生送去爱心粥和鸡蛋,三伏天为坚守的环卫工人和交警送绿豆水,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端午节等不同的节日选择不同的慰问对象,不定时的给环卫工人发放手套、毛巾等物品以及其他公益活动等。 ?

? ? ? ?在这近四年来,她所带领的杞县爱心粥阳光公益协会多次获奖;2018年被开市文明办授予“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还荣获了中共杞县县委,杞县人民政府颁发的“2018年度爱心慈善奖”等。曾被杞县电视台、开封电视台、开封网、汴梁晚报、开封日报和大河报及人民网等多家权威媒体刊登和报道。这也慢慢让李光荣更加体会到做公益的意义。她说,在每次活动中,当我们用爱心火炬照亮别人的时候,其实也在温暖着自己;当很多人将爱心火炬传递下去的时候,其实也在照亮整个社会。我们只有不断帮助他人、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奉献,人生才更光彩,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美好的人生追求。 ?

? ? ? 李光荣表示:协会成立以来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管单位县妇联和总工会等部门以及开封市义工协会,杞县畅想未来志愿者协会等兄弟协会的大力支持,能发展到现在更离不开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鼎力相助,还有广大爱心志愿者不怕苦,不怕累,团结一心,无私奉献的精神。李光荣最后说:生命不息,公益不止。今后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和压力我还要带领志愿者将协会坚持下去,并要精准帮扶对象,拓宽救助范围,将公益事业进行到底。

救人:他3分钟从火海中救出3个孩子

“烧坏了老房子事小,幸运是的3个孩子都平安无事,这都多亏了村医李光荣,我们都感谢他。”近日,景县青兰乡后坊子村村民们,在谈到村医李光荣年前勇闯火海救人的事迹都夸赞不已。

2月7日15时许,后坊子村村民李世凯多年没人居住的两间闲置房突然着火,41岁的村医李光荣当时正在给一位村民看病。“那位村民是来看皮肤病的,恰巧我刚为这种病调配了一种药,药方记在卧室的笔记本上。”李光荣回忆说,没想到,他刚走出村卫生室准备回卧室取药方时,突然发现20多米外的那两间闲置房内冒起浓烟,不一会儿就冒出1米多高的火焰,隐约还能听到孩子哭叫声。

看到这一紧急情况,李光荣顾不得拿药方,他拔腿如飞,飞奔过去救火。闲置房大门被拖拉机车斗从外面堵着,窗户被砖头封死,火苗从门、屋顶和墙缝中向外乱窜,院子已被滚滚浓烟包围,里面传出孩子的哭叫声。

“有孩子被困在里面了!”由于风大火猛,房子随时可能会坍塌,情况非常紧急,李光荣顾不上去喊人,也顾不上找湿毛巾,当即从拖拉机车斗下爬到闲置房大门前,一脚踹开大门,顶着浓烟和烈火,猛吸一口气匍匐在地,顺着哭叫声向前爬。在屋子中间,他摸到一个孩子的脚,急忙将孩子抱在怀中,救了出来。放下第一个孩子后,李光荣没有停留,又连续两次冲进火海,同样顺着孩子哭叫声爬进屋,又救出了两名孩子。 从冲入火海到成功救出3个孩子,李光荣仅用了3分钟。

后经调查,被李光荣救出的三个孩子年龄最大的8岁,最小的4岁。起火原因是孩子们在堆满木头和纸箱的闲置房内玩火所致。 救火:他及时报警并通知村民一起灭火

孩子被救出后不久,随着“轰”的一声响,闲置房屋顶坍塌,浓烟弥漫,火势也更猛了。此时,李光荣仍保持着冷静和清醒,他及时报了警,然后大声呼喊村民们救火。

很快,几十位村民拿着铁锹和水盆赶了过来,和李光荣一起加入救火队伍。随后,景县消防官兵赶来,经过30多分钟的扑救,大火终于被扑灭,房子基本被烧毁。消防官兵撤离后,李光荣和村民们又帮着清理现场,在确认3个孩子情绪稳定、没有受伤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村卫生室。

“想想就后怕,闲置房内全是废旧木头、纸箱等易燃物品,要不是李光荣发现和救援及时,我这根独苗就可能葬身火海了。” 事后,一位被救孩子的父亲、43岁的周章才多次跑到村卫生室,含泪向李光荣表示感谢。周章才说,和妻子离婚后,他和孩子相依为命,如果孩子有个三长两短,他肯定也活不下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村医李光荣确实“名符其实”,他经常给家庭困难的村民减免医药费。“我的父亲就是医生,自小耳濡目染,听了很多救死扶伤的故事,遇到危急事件或看到别人有困难,自然就会想到尽全力去救人,其他的没多想”,李光荣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