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自定内容表达活动课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自定内容表达活动课

来源:锐游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自定内容表达活动课

有趣的“墨水画”

一、教材说明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感受“艺术魅力”为主题。本单元习作目标鼓励学生初步学会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有趣的墨水画》教学内容属于自创型小学生书面表达活动内容,其“作画——说画——写画”的总体思路适用于各年段的小学生,只是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确定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内容符合“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要求,也是对教材内容的丰富和补充,体现了“大语文观”。

针对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口语表达”、“书面表达”和“思维方法训练”相脱节的问题,本课将“自己动手创作习作素材”、“围绕核心话题进行口语交际”、“进行个性化的书面表达”和“实现小学生书面表达作品的价值的文化创意”有机整合,使之成为一次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活动。

另外,本教学设计追寻“享受语文”的教育理想,力争让小学生的书面表达成为他们童年人生的一种享受。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墨水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生活即是学习”“学习即是生活”的理念。

2.引领学生对所创造的“素材(墨水画)”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让学生对自己的“书画作品”进行书面描绘并整理成图文集,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和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童年生活。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ppt课件。

2.蓝黑碳素墨水、毛笔、一次性纸杯、提前打好装订孔的A4白纸每人1张、文集封面硬卡纸、装订胶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聚焦想象。

1.猜谜语。

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读谜语,要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想象谜语所提示的事物的主要特征,从熟悉的事物中去找谜底。

(1)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打一人体器官。谜底:手。)

(2)身穿皮袍黄又黄,呼啸一声百兽慌,虽然没率兵和将,威风凛凛山大王。(打一动物。谜底:虎)

(3)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打一物。谜底:桥。)

(4)小时青青腹中空,长大头发蓬蓬松,姐姐撑船不离它,哥哥钓鱼拿手中。(打一植物。谜底:竹。)

(5)小小金坛子,装着金饺子,吃掉金饺子,吐出白珠子。(打一植物。谜底:橘子。) 预设:在学生回答谜底的时候,教师还要追问一句“为什么”,引领学生言之有理地说出猜谜语的“依据”(既事物的主要特征),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补充。

【设计说明】

猜谜语是学生们喜欢的活动,可以非常便捷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五条谜语涉及不同种类的事物,其共同点是需要学生认真听并将相关事物的主要特点在头脑中迅速想象出来,逐渐组合起来,越来越接近于谜底。“想象”为主要活动的猜谜语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考考你的火眼金睛。

认真观察老师出示的每一幅图,根据下面的问题思考:

(1)图1:图上画

图1

图2

图3

图4

的是

什么?

(2)图2:你看到了什么?

(3)图3: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这个标志你看出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4)图4:请你猜一猜:有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预设:关于图1,学生容易忽视鲸鱼背上大象的存在,忽视大海的背景,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要“细致”。关于图2,学生会有不同的说法,落脚点在于观察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关于图3,有可能学生会很快地说出图案像哪种人物形象,也可能需要他们凝神静气地观察一段时间,才能由此联想到彼。图4:图意本身很简单,可以引发的想象却极具开放性,有很大想象空间。

【设计说明】

观察图画与后面教学环节中的观察图画相对应。四幅图的安排具有层次性,而且各有侧重,为后面的想象活动做好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引领。该环节明确地告诉学生应该按照怎样的思路去想问题:看仔细,多角度,由此及彼,合理想象。

(二)墨水作画,自创素材。

1.自读作画方法。

教师投影出示说明性短文《独一无二的墨水画》片段,学生快速自读,归纳创作墨水画的步骤。

独一无二的墨水画

你想成为画家吗?你想成为作家吗?你想成为书画家吗?也许你会说:这是在做白日梦吧!不,现在请你跟我来,你马上就可以美梦成真的!

成功大门总是为有准备的人打开的。请你先准备好蓝黑碳素墨水、毛笔、A4白纸。现在我们开始作画——

首先将白纸平均分两部分后,平铺在桌面上,用毛笔蘸上墨水,在白纸其中一部分内任意滴上几滴;然后将滴墨水的白纸任意对折两次(对折时注意有墨水的一面向内),放在桌面上,用手掌随意地挤按,打开这张纸,你会发现,一张奇妙的墨水画诞生了!而且,这张墨水画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复制的,它只属于你自己。此时,你已经圆了你的画家梦。

2.合作总结作画方法。

学生明确归纳出创作墨水画的方法和步骤。

预设: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没有条理,或者叙述不准确。解决的办法是:用“1”“2”“3”等序号,或者用上表示顺序先后的词语,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来来体现条理性。用同学间的互相补充来体现准确性。

【设计说明】

自创墨水画其实是自创写作素材,开发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创造性的学习。关于“作画”的方法的“自读”和“总结归纳”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也体现了读写的结合。关于条理性的关注为后面的有序观察和有序表达奠定了方法上的基础。

(三)互动赏画,分享提升。

1.墨水画自赏。

学生认真地观察、欣赏自己的墨水画,看看这幅画上“有什么”“怎么样”“像什么”。投示学习提示:

(1)观察要细心,要心静。(2)可以转动墨水画,变换观察的角度。(3)有些地方可以添画一些内容,让图意更清楚。

2.墨水画分享。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介绍自己的墨水画。然后,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展示。

预设: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赏和交流。对看不出自己的画像什么的学生,要用前面的学习提示去引领。交流的过程中借助视频投影,引导“说画”的学生有条理地介绍,其他学生一定会有其他的“看法”,要让他们多补充。

【设计说明】

体现“自学”→“合作学习”的层次性,让学生学有提升。先说后写,口语表达为后面的书面表达做好铺垫。再次强化“细致观察”、“有序表达”、“多角度思考”、“合理想象”。

(四)图画配文,自由表达。

1.再次自赏图画,想象图画背后的故事。

根据同学们的补充,再次细心观察图画,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对画面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想一想:可能是什么?还会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

2.我以我手写我画。

为自己的图画配上一篇文章。要求:确定合适的题目,要说清楚图中事物的方位和顺序,借助想象写具体,书写要工整、洁净,要注意分段、首行空格、回行顶格等文字规范。

预设:先前的环节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后面的环节可能会兴趣减弱,教师要提出新的要求,创设利于凝神想象的氛围,并且用几个角度的提示引领学生潜心想象。

如果学生还感觉有难度,教师可以展示一篇自己或其他学生的作品作为范文,鼓励他们:“我行,你也行!”

3.展示书画作品,互动交流提升。

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展示、交流自己的书画作品,然后根据小组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再在全班展示交流。

预设:学生交流时有可能只把注意力放在文章上,要提示学生们对照着图画来交流和欣赏,还要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小组交流完后,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全班交流时,也参照小组交流的做法。

【设计说明】

再次赏画,是对观察角度以及“像什么”和“是什么”的补充,更是将想象引向深入的重要环节,几个小问题的设计是对学习思路的引领,也将想象的空间打开。具体的书写要求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利于后面的图画集的成型。

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交流后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修改”的环节则是注重了学生的不断提升。

(五)建立读者群,编辑图文集。

1.开办展示专栏,扩大交流范围。

让学生将他们创作的墨水画和誊抄在规格统一、带装订空的白纸上的文章一起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利用一段时间分享。

2.编辑图文集,提升作品价值。

将悬挂展示了一段时间的作品取下来,用装订钉编辑成图文集,先用于本班的课外阅读,然后请其他班同学分享,最后收回珍藏。

预设:悬挂展示要为后面的编辑成册做好准备,注意保持作品的整齐与整洁。编辑整理成图文集包括给文集确定书名,编排目录和页码,设计封皮等,教师指导学生分工合作完成。

【设计说明】

班级交流范围有限,悬挂展示将交流向课外延伸,给学生作品建立了“读者群”。整理成图文集并用于交流和珍藏,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了更高的文化价值和人生意义。学生在自己编辑图文集的过程中在诸多方面得到了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