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连铸技术的发展
来源:锐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鍪2 SHANX山西I ME 岔TAL LURGY NTo.t2al, 210067 文章编号:1672—1 152(2007)02--0014--04 我国连铸技术的发展 张成元 郑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阐述了我国连铸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与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连铸设备及其 关键技术,并就今后我国连铸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连铸技术 连铸设备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G249.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7—02—02 连铸是连接炼钢和轧钢的中间环节,是炼钢厂 炉的燃动力消耗,可减少能耗1/4—1/2。 (或车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连铸生产的工艺流程 (4)提高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为 为:钢包 中间包 结晶器 二次冷却 拉坯矫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升级创造了 直_+切割 辊道输送 推钢机—嚼坯。连铸技术的 有利条件。 应用彻底改变了炼钢车间的生产流程和物流控制, 1.2我国连铸技术的发展状况 为车间生产的连续化、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以 中国是世界上研究和应用连铸技术较早的国 及大幅度改善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条件。此 家。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了连铸技术的研 外,连铸技术的发展,还会带动冶金系统其他行业的 究,6o年代初,进入到连铸技术工业应用阶段。但 发展,对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简化与优化有 是,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连铸技术几乎停滞不 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前。1982年统计数字表明,世界平均连铸比为30% 1连铸技术 左右,而我国的连铸比仅为6.2%。80年代后,我国连 1.1连铸工艺的优点 铸技术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先进 连铸过程是在连续状态下,钢液释放显热和潜 水平的小方坯、板坯和水平连铸机。80年代中期,我 热,并逐渐凝固成一定形状铸坯的工艺过程。钢在这 国拥有了第一个全连铸钢厂——武钢第二炼钢厂。 种由液态向固态的转变过程中,体系内存在动量、热 近年来,我国连铸技术飞速发展,到2005年,全国除 量和质量的传输,相变、外力和应力引起的变形,这 海南、宁夏、西藏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了 些过程均十分复杂,往往耦合进行或相互影响…。与 连铸生产,连铸比已经达到了97.5%。目前,我国的 模铸—初车l开坯工艺相比,连铸工艺具有如下优 卜 : 钢铁冶金工艺水平达到了世界中上等水平…。 (1)简化了铸坯生产的工艺流程,省去了模铸 1.3我国连铸技术水平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 工艺的脱模、整模、钢锭均热和开坯工序,基建投资 最近十几年,我国的连铸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连 可节省40%,占地面积可减少30%,操作费用可节 铸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且已经在国外(越南、 省40%,耐火材料的消耗可减少l5%。 伊拉克等)得到了应用。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和发达 (2)提高了金属收得率,一方面大幅度减少了 的工业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具体体现在[5 : 钢坯的切头切尾损失;另一方面生产出的铸坯更接 (1)目前,国外的常规连铸生产已趋成熟,连铸 近最终产品形状,省去了模铸工艺的加热开坯工序, 机的作业率普遍大于80%,大型板坯连铸机连铸约 减少了金属损失,可提高金属收得率约9%。 100 200万t钢才漏钢一次,已基本可生产无缺陷 (3)降低了生产过程能耗,可省去钢锭开坯均热 铸坯(包括合金钢)。而我国连铸机生产稳定性较 第一作者简介:张成元。男,1981年生,西安建筑科技大 差,事故相对较多,作业率还偏低,铸坯质量还有一 学钢铁冶金硕士研究生,从事连铸技术、冶金过程控制与数 定的差距。 值模拟研究。Tel:029—81 153599.E—maihzhenglin61 1@163.corn (2)近终形连铸连轧技术在国外已实现产业化 黧舞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2期 张成元,等:我国连铸技术的发展 或正加快实现产业化步伐。目前,国外已投产和在建 中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约有50多套,薄带连铸 已建多台工业试验机组,预计不久将实现产业化。而 我国已建和在建的l3流生产线均由国外引进,自主 研发总体上还处于实验室阶段[6]。 (3)国外高效连铸技术发展很快,低碳板坯拉 速普遍大于2.0n ̄min,最高可达3.0m/min;130mm× 130 mm和150 ITlm×150 mm低碳方坯最大拉速分 别超过4.0 m/min和3.5 m/arin,连铸机生产效率大 大提高,而我国还存在较大差距。 (4)国外的连铸生产自动控制水平提高迅速,已 普遍采用结晶器液面检测与控制技术、计算机铸坯质 量跟踪和判定技术、漏钢预报警与控制技术,此外,智 能化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如智能化二冷段),而我 国自行设计的连铸机总体自动控制水平还较低。 化、挡渣墙的设置和新型耐火材料的利用,钢水自动 称量反馈系统,中间包冶金技术,采用陶瓷泡沫过滤 器过滤各类夹杂物,热中间包循环使用工艺和设备, 浸入式水口快速更换装置,滑动水口与浸入式水口 组合使用及氩气密封,自动开浇工艺与系统,烘烤装 置自动点火器,浸入式水口内部烘烤技术。 (3)中间包车关键技术有:结晶器液面检测器安 装机构,复杂紧凑的机械结构、电缆及管线走向设计, 长水口自动安装机械手(被设计在中间包车上),中 问包倾斜浇注技术(提高金属收得率)。 (4)结晶器关键技术有:结晶器倒锥度,在线热 状态调宽调锥度系统,结晶器在线停机调厚,高速浇 铸时铜板冷却水高流速均匀传热冷却结构,涡流式、 电磁式、同位素式、浮子式、激光式、超声波式等各种 有效的液面检控系统,漏钢预报及热成像系统,结晶 器铜板热面温度控制系统及最低进水温度控制,结 晶器电磁搅拌和电磁制动,一个结晶器浇多流铸坯 (5)国外精炼比迅速提高,相关配套技术同步 发展。目前,国外精炼比已超过70%,中间包耐火材 料寿命一般可达30}l,包,最高约100 h/包。虽然国 内大中型钢铁企业炼钢系统已基本配备了不同形式 的插装式结构,结晶器铜板母材采用合金铜并镀镍 铬、镍铁合金或镍钴合金(提高其高温抗变形的能 力和耐磨性能),浇铸宽板坯采用分段式结晶器足 辊或高拉速时采用格栅支承结构,浸入式水口随板 坯宽度和拉速变化而变化的最佳工艺特性,保护渣 自动供给装置,保护渣的理化性能检测设施。 (5)结晶器振动装置关键技术有:液压伺服振 动机构(能在浇铸过程中改变振幅、频率和波形偏斜 率),缓冲力的优化,高频率小振幅工艺的优化,振动 的炉外精炼设备,但总体上看,钢水精炼水平还比较 低,已经明显地影响了连铸生产的优化和完善,成为 我国关键钢种生产的一个瓶颈。 (6)国外合金钢连铸比较高,一般已达到80% 以上,最高可达92%。而我国低于这个水平。 2连铸生产及关键技术 连铸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立式一立弯式一弧 形一超低头形叶水平等几个阶段。每种机型都各有 体质量的最小化及板簧导向系统,外装式结晶器电磁 钢流控制装置的支撑与运转机构,内装式结晶器电磁 钢流控制装置的支撑机构,结晶器运动状况动态监视 系统(主要监视摩擦力的变化),结晶器振动反向控制 模型(拉速提高,频率降低,振幅提高)。 (6)零号扇形段的关键技术有:调宽调厚装置 及工艺设备参数,设备冷却、有效润滑及防漏钢设 施,牢靠的定位与对弧调整功能。 其特点,有它最适应的范围,还没有一种机型可完全 取代其他机型。目前,连铸机除满足产量要求外,从 生产率、铸坯品种质量、铸坯断面、降低连铸机高度、 节省基建和设备投资等方面综合分析,弧形连铸机 是被应用的主要机型[ .7]。但板坯连铸机的总趋向是 用直弧型替代弧型,以消除或减轻铸坯内弧侧夹杂 物的积聚问题。据悉,日本NKK已将所有板坯连铸 机改为直弧型l8]。 (1)钢包回转台的关键技术有:钢包加盖,单包升 (7)二冷扇形段区域的关键技术有:多点弯矫 或连续弯矫,细辊密布、分段辊,大刚性扇形段及其 刚性的连续一致性,扇形段的夹紧方式,轻压下的 动、静态及操作技术,夹紧和压下液压缸专用阀组, 压下液压缸压力分组控制,剖分轴承能够吸收辊子 受热膨胀量的轴向移动型的CARBTM(瑞典SKF公 司)、RUB(日本NSK公司)、SC(日本KOYO公 降系统,钢包称量系统,防氧化保护浇注系统,钢包下 渣检测系统,钢包倾斜机构,长水口自动安装系统,钢 水质量控制系统,钢水温度控制检测系统,钢包吹氩搅 拌系统,回转驱动采用液压马达的新型驱动系统。 (2)中间包及其烘烤装置的关键技术有:中问 包大型化(已达40—80 t),中问包结构形状的优 司)轴承的合理采用,新型耐高温、抗腐蚀、耐磨损、 誊 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16 ・ 山西冶金 E—mail:veiinsx@126.com 第30卷 抗疲劳龟裂的辊子材料选用,辊子堆焊与喷射技术 的采用,二冷区电磁搅拌装置(主要用于不锈钢、硅 只有高水平的自动控制,才能保证高水平的连铸。单 凭经验和手控方式很难保证连铸生产的顺利进行和 生产高质量的铸坯。当然,高水平的自动控制及其研 钢等特钢),二冷段整体吊装更换方式,多功能辊缝 仪,大流量、宽范围的气水雾化喷嘴,二冷区气水雾 化冷却计算机、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压缩空气的压力 控制技术,铸坯表面温度检测系统,二冷区喷淋宽度 无级切换系统或仪表有级切换系统,板坯凝固末端 静态或动态轻压下技术,全交流矢量变频调速系统; 各种冷却水、气自动接通结构,计算机生产管理,连 铸车间质量保证体系的设立和有效运转,计算机辊 列设计及设备结构设计。 上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使得当今连铸技术趋 于完善化,同时也构成了当今连铸技术的基础,使连 铸机生产过程趋于稳定,产品质量得到了改善 9.1。。。 3我国连铸技术的发展方向 究和先进检测设备的应用是分不开的。 (5)建立与选取高精度的连铸过程数学模型。 连铸过程是包含流动、传质、传热等复杂现象的液态 金属凝固成形过程,流动、传质、传热过程交互作用, 相互影响,采用实物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建立与选 取能真实反映连铸过程且具有足够计算精度的数学 模型,是连铸过程数学模拟的关键,对连铸技术的发 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1 引。 (6)提高连铸综合管理水平。目前国内不少企业 的生产管理模式常常使工序与工序之间产生脱节,不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的生产潜能,对生产高效化产 生了严重的制约,因此,提高生产组织管理水平,是连 铸生产环节中必须考虑的—个重要问题。 (7)积极采用连铸新工艺、新成果。引进薄板坯 (1)进一步发展高效连铸技术(传统连铸技术 的发展方向)[1lm】。高效连铸技术是指连铸机实现高 拉速、高作业率、高连浇炉数及低拉漏率生产高温无 表面缺陷连铸坯的技术。实现连铸高效化的前提是: 及时为连铸机供应温度和成分均合格的钢水;完善自 动检测的手段和电子计算机的联网控制;具有高质量 的连铸用保护渣和耐火材料;操作人员具有熟练的操 连铸技术、单晶连铸技术、连铸坯高温热送热装及直 接轧制、水平连铸技术、铸坯的轻压下技术以及中间 包冶金等技术,将对我国连铸甚至整个钢铁工业的 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4结语 作技术等。实现连铸高效化,其核心是提高连铸机的 拉速。而提高连铸机拉速,需要解决结晶器和二冷段 的冷却效果、结晶器的液面控制及相关技术问题。 (2)推广近终形连铸技术。主要包括薄板坯连铸 技术、薄带连铸技术、异型坯连铸技术和喷雾成形等。 与传统工艺相比,它主要具有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 能量消耗低、生产成本低、质量较高等优点。这些优点 恰好弥补了传统工艺的不足。此外,利用薄带连铸技 术的快速凝固效应可以获得一些难以生产的材料和 新功能材料 ・…。 大力发展连铸技术已经成为我国钢铁工业的一 项重要技术政策,它是节约能源、提高成材率、增加经 济效益、实现钢铁工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措施。“以连 铸为中心,炼钢为基础,设备为保证”的生产技术方 针,把我国连铸技术的发展推向—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干勇,仇圣桃,萧泽强.连续铸钢过程数学物理模拟[M].北 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2] 周建男.钢铁生产工艺装备新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 社.2004. [3]Ekkehard Schulz。Dieter Ame ̄n8.State of the A^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the Currently Applied Metallurgical (3)增加连铸钢种,提高铸坯质量[¨】。随着连铸 技术的发展,过去一些只能用模铸生产的钢种已实现 连铸生产。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扩大连铸钢种范围 Production Processes[J].Metallurgieal Plant 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1.1990(5):45—48. [4]王雅贞.张岩,刘术国.新编连续铸钢工艺及设备[M].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 和比例,完善高碳钢、合金钢连铸的技术手段,实现连 铸以生产普碳低合金钢为主向扩大生产优质碳素钢、 高碳钢、高强度合金钢的转变。同时,要从炼钢到连铸 整个过程加快新技术及装备的应用与改造,提高钢的 纯净度,改善铸坯内部结构,生产无缺陷铸坯。 一[5]苏天森,兰德年.我国“十五”连铸技术发展方向及预测 [J].冶金信息,2000(2):9—12. [6]蔡开科.连铸技术发展[J].山东冶金,2004,26(1):1-2. [7]李传薪,俞景禄.钢铁厂设计原理(下册)[M].北京:冶金工 业出版社。1997. [8]张兴中,倪满森.连铸技术的发展状况及高效连铸[J].中国冶 金,2003(3):20. (4)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15]。自动化控制作为 项关键技术在连铸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91杨拉道.谢东钢.常规板坯连铸技术[M1.北京:冶金工业出版 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2期 张成元,等:我国连铸技术及其设备的发展 ・ l7 ・ 社,2002. [13]郑林,赵俊学.近终形连铸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江 苏冶金,2006(4):8. [14]张兴中.我国连续铸钢技术的发展状况和趋势[J].钢铁研究 [1O]中国金属协会编著.连续铸钢800问[M].北京:冶金工业出 版社。2004. [11]苏天森,刘浏.我国炼钢和连铸生产技术发展的五个趋势 [M].金属世界,2004(3)):31. [12]白丙中.世界高效连铸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我国高效连铸 学报,2004,16(6):4-6. [15]余蓉,译.连铸技术的最新趋势[J].上海钢研,2005(3):15. [16]喻淑仁.冶金过程数学模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 技术的建议[J].鞍钢技术.1997(9):4-6. (责任编辑:胡玉香) Development of Continuous Casting Technology in China ZHANG Chengyuan ZHENG Lin (College of Metallur6eal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Technology。Xi’an 710055) Abstract:Current status of continuous casting technology in China and its gap with industrial developed country were expounded in this paper. And continuous casting faciliites&its key techniques were systematically generalized. Meanwhile,developmental diectrions of continuous casting technology in China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continuous casting technology,continuous casting faciilties,developmental direction '''''''''''''''''''''''''''''''''''''''''''''''''''''''''' '''''''''''' '''''''''''' ''''''' (上接第8页) 1O无钟炉顶布料 11结语 根据其他大型高炉运行的经验,建议太钢在高煤 比运行时应按照以下的要求,确定合理的布料制度。 (1)根据炉喉直径和料流宽度,确定档位分布 及其角度。 要实现大型高炉的高煤比、高利用系数的运行, 必须进一步提高原燃料的质量,同时必须合理控制 理论燃烧温度、渣量、回旋区长度等工艺参数,开发、 增加并应用新的操作参数,更为全面地判断、分析炉 况。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高炉运行的稳定性问题也 必须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2)根据料流轨迹和落点位置,确定料线深度 和档位。 (3)根据批重和炉喉直径,确定布料圈数。 (4)根据合理料面形状,确定布料档位。 (5)焦炭批重不要过大,避免在装入时焦炭从 流槽边上溢散出去,与要求的档位不符。 [1]朱锦明.宝钢高炉200 ks/t以上喷煤比的实践[J].炼铁, 2005(增刊):36. (责任编辑:侯雪峰) Some Advices of Taigang 4 350 m3 BF to Reach High PCI Operation ZH G Hua (Taiyuan Iron&Seel(Group)Co.Ltd.,Taiyuan 030003) Abstract:Mter analyzing of some problems on high PCI operation of laser seal BF and operation experience of lager scal BF of BAOSTEEL nd POSCO,asome adviees were given. Key words:lgera scal BF,hish coal rate,productivit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