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 1.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各题。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① 头上有我的手印。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秋天,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niǎn 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ráo …… (1)划线字“埋”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 A.méi B.mái
(2)填入文中①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稿 B.镐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Niǎn ________着新谷 丰 ráo ________ 【答案】 (1)B (2)B (3)碾;饶
【解析】【分析】考查对汉字字形字音的辨析与书写。“埋”多音字,mái、mán、mān,“埋葬”读mái。“镐头”是刨土的工具,与金属有关。“碾”把东西轧碎或压平的器具;轧。不要写成“辗”。“丰饶”丰裕富饶;丰足充实。不要写成“绕”。 故答案为:⑴ B; ⑵ B; ⑶碾;饶。
【点评】⑴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语音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的积累,要养成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对课文中出现的字,生活中常见又易读错的基础字,要重点识记、积累;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2.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某校七年级(3)班以“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了一次班会。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请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2)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你补全所缺的环节。
环节一:开场白 环节二:________ 环节三:________ 环节四:小组辩论会 环节五:家长代表发言 环节六:________
(3)你的同桌小明上课时玩手机,老师及时发现制止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你将如何劝说他?
【答案】 (1)示例:①学生不能带手机进校园;②如果手机已带入校园,可交给老师保管;③应把手机当作学习工具,帮助提高成绩。
(2)讲使用手机的故事;演手机入校园的情景剧;班主任或主持人总结 (3)劝说时要有称呼,语气委婉,理由充分,语言表述简洁准确。
【解析】【分析】(1)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所提建议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所提出的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一般建议的具体内容要分条列出,这样可以做到醒目。建议要具体明白。如上课期间不能玩手机,借助手机查阅资料等。 (2)结合本题中给出的两个环节活动来看,要通过所填的活动收获,最后进行一次小组间的辩论会,我们可想活动环节时间不能太长,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手机的利与弊,可以为:讲用手机的故事;演手机入校园的情景剧等简短的活动,最后一个环节一般为总结环节。
(3)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小明;其次针对情况,小明在玩手机被老师发现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
故答案为:⑴ ①学生不能带手机进校园;②如果手机已带入校园,可交给老师保管;③应把手机当作学习工具,帮助提高成绩。
⑵讲使用手机的故事;演手机入校园的情景剧;班主任或主持人总结 ⑶ 劝说时要有称呼,语气委婉,理由充分,语言表述简洁准确。
【点评】⑴先要明确题目要求中的目标指向性,然后针对题目的具体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分条给出建议。
⑵本题考查的是活动设置的建议。要切合学生切身实际,结合题目中给出的环节,补全空白环节。
⑶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中的劝说。作答时要考虑到,选择组织对方乐于接受的语言进行劝说。
3.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①来乌镇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白鹭、云朵、晨雾。要有怎样的慧眼才能惊喜地发现它们呢____②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丝稠一样的翅膀,转眼间就翩然而至了。③云朵呢,如果它们思念这片小桥流水人家了,从天空的某个角落出发,且歌且舞,也是说到就到了。④比起白鹭和云朵,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被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 ,
只要它顽皮起来,才一哄而起,缚住太阳,把人间幻化为海市蜃楼,霸气十足地做这世界的皇帝。
(1) 文中加点的一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2)“栖息”中“栖”字的读音是“________”。 (3)②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________”。
(4)④句画线部分存在语病,请将改正后的语句抄写在下面。 (5)①句句末的横线处选择哪个标点符号更恰当?( ) A.; B.﹖ C.、 D.,
【答案】 (1)才;就 (2)qī (3)绸
(4)改为: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 (5)B
【解析】【分析】(1)注意关联词语的配套使用。“只要……就……”是充分条件,“只有……才……”是必要条件。“它顽皮起来”是“一哄而起”的必要条件,所以选“只有……才……”。 (2)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栖息”:止息;寄居,寄居之所;谓隐居。读“qī xī”,注意据义定音。
(3)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稠”与“绸”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形旁特点来辨别字形。 (4)成分赘余。去掉“被”字即可。
(5)“要有怎样的慧眼才能惊喜地发现它们呢”是个疑问句,所以句末要加问号。故选B。 故答案为:⑴才、就 ⑵qī ⑶绸
⑷改为: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 ⑸B
【点评】⑴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常用的关联词语的用法和搭配,注意平时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 ⑶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⑷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
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⑸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作文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4.学校为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举办了一次画展,其中有一幅画(如下图)特别引人注目。请欣赏这幅画,并按要求作答。
(1)请描述画面上的主要内容。
(2)请你给这幅画命一个符合图画主旨并且好听的名字。
【答案】 (1)这幅画画了两个内容:一幅是孩子小时候坐在板凳上,妈妈给他洗脚;一幅是妈妈老了坐在板凳上,儿子给她洗脚。 (2)报恩或者尊老爱幼
【解析】【分析】(1)本题解题技巧:有顺序,客观,完整,注意字数要求。示范:画面上方是一个坐在板凳上的妈妈给坐在凳子上的儿子洗脚,画面下方则是一个坐在小凳上的儿子给坐在高高椅子上的妈妈洗脚。
(2)结合题干的“孝”主题画展可知这是与孝顺有关的漫画,故题目中最好出现孝的字眼或与孝有关的字眼。示范:最美“孝”容,百善孝为先。
故答案为:⑴ 这幅画画了两个内容:一幅是孩子小时候坐在板凳上,妈妈给他洗脚;一幅是妈妈老了坐在板凳上,儿子给她洗脚。 ⑵ 报恩或者尊老爱幼
【点评】⑴一、仔细观察画面: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 二、看画中的语言文字 :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画面上方是一个坐在板凳上的妈妈给坐在凳子上的儿子洗脚,画面下方则是一个坐在小凳上的儿子给坐在高高椅子上的妈妈洗脚。
⑵本题考查学生给漫画拟标题的能力。拟写标题,需要紧扣主题,语言简明,句式整齐,富有号召力。本题围绕主题“孝”拟写即可。
5.班级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语文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什么是“孝”?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 , 因为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1)阅读上面材料,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语段中划线的“什么”是代词,“最”是副词,“的”与“从”是介词。 B.语段中“善行和美德”是由两个名词组合成的并列短语。 C.“善事父母为孝”中“善”的意思是“对待,侍候”。
D.画线句子开头的“因为”换成“因而”,上下文就自然连贯了。
(2)好友宁宁向你倾诉烦恼,埋怨他妈妈管教太严,他还和妈妈吵了架,现在想离家出走。请引用以下《论语》中的一句话对他进行劝说。(60字左右)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在世,不出远门,要是出游,告知去处) B.事父母几谏。(“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
(3)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孝”字创意logo,请概述画面内容并分析其含义。
【答案】 (1)A
(2)示例一:宁宁,孔子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即使你要外出,也必须要让妈妈知道,否则你妈妈会担心的。她管你严格,完全是出于对你的爱呀,你说对不对? 示例二:宁宁,孔子说过,事父母几谏。如果你妈妈有不对的地方,你要与她好好沟通,千万不要负气出走。你妈妈管你也是为你好,如果你能心平气和地和她进行沟通,相信她会理解你的。
(3)画面内容:“孝”字下面的“子”变形为一幅温馨的画面:一位老人坐着,前面是一位子女给他洗脚,后面是一位子女给她捶背。
画面含义分析示例一:只有发自内心地感恩、尊敬父母,孝道才能在中国代代传承;画面含义分析示例二:子女们有了“孝心”“孝行”,会受到天下人的尊敬。 【解析】【分析】(1)A项,语段中划线的“的”是助词,不是介词。故选A。
(2)首先要有称谓(劝说的对象宁宁);其次写清劝说的原因或理由(要运用题目中给出的名句);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3)本题的“孝”字创意logo主要由“孝行天下”四个字组成,其中“孝”字下面的“子”变形为
一幅温馨的画面:子女为坐着的老人洗脚和捶背。其寓意是子女要学会行孝,才能受到天下人的尊敬。意对即可。答案是多元的。 故答案为:⑴A
⑵ 示例一:宁宁,孔子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即使你要外出,也必须要让妈妈知道,否则你妈妈会担心的。她管你严格,完全是出于对你的爱呀,你说对不对? 示例二:宁宁,孔子说过,事父母几谏。如果你妈妈有不对的地方,你要与她好好沟通,千万不要负气出走。你妈妈管你也是为你好,如果你能心平气和地和她进行沟通,相信她会理解你的。
⑶ 画面内容:“孝”字下面的“子”变形为一幅温馨的画面:一位老人坐着,前面是一位子女给他洗脚,后面是一位子女给她捶背。
画面含义分析示例一:只有发自内心地感恩、尊敬父母,孝道才能在中国代代传承;画面含义分析示例二:子女们有了“孝心”“孝行”,会受到天下人的尊敬。
【点评】⑴本题对学生进行词性、短语、词义理解、关联词运用的综合考查。的”是助词,不是介词。
⑵本题答题要求:要明确劝说的对象。注意交流对象的年龄、身份、职业、文化程度、个性及心态等;要明确劝说的内容。弄清要劝说的事件;要根据劝说的不同对象、不同内容、不同环境和不同时机,采取不同的劝说方式、方法、言辞、语气、态度等。 语言要有针对性,找到劝说的切入点,要能打动人,从而让交流对象能够接受你的观点。 ⑶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有分析徽标、图片、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图片类,图片类图文转换题有解说图片和描述图片两种类型。解说图片注意照顾到图片中的所有内容,理清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描述图片注意抓住题干要求的中心,重点描述图片中的对象的特征、内涵等。图片寓意是子女要学会行孝,才能受到天下人的尊敬。意对即可。
6.综合性学习。
5月18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新华书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历史回顾)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2)(读书启智)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栏目二: 设计意图:
(3)(爱上阅读)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写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 (1)①陪伴儿童成长;②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③推动了书香社会的建设
(2)示例一:栏目二:读人•风流人物,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名人故事,学习其精神品质。|示例二:栏目二:读情•有情时光,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情感类美文,体会人间美好情感。
(3)示例:亲,来这里坐坐吧!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何乐而不为? 【解析】【分析】(1)三个材料可概括一个主要意思,然后用通顺的词语连接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意。如第一个,陪伴了一个人的成长;第二个,说得是新华书店对于当下中学生的作用;第三个讲的是,新华书店在当下社会中的时代作用。
(2)本题中要以“读书启智”为主题,根据并仿照栏目一,拟写栏目二的名称,并说明设计意图即可。示例:读人·关怀无处不在,引导读者阅读文学类作品,理解感悟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美好情怀。
(3)平时要关注生活,善于积累。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读懂题目要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阅读体验专区”“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写的时候注意称呼,语言要亲切,用语恰当;还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要求。结合实际生活和个人知识的积累表达,如:示例:亲,来这里坐坐吧!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何乐而不为?答案示例可以看出,语气很委婉,亲切,容易让人接受。
故答案为:⑴ ①陪伴儿童成长;②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③推动了书香社会的建设
⑵ 示例一:栏目二:读人•风流人物,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名人故事,学习其精神品质。|示例二:栏目二:读情•有情时光,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情感类美文,体会人间美好情感。
⑶ 示例:亲,来这里坐坐吧!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何乐而不为?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三个材料可概括一个主要意思,然后用通顺的词语连接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意。
⑵此栏目的设置,可结合示例的形式,语句简短,富含深意。
⑶此题解答,要做到语意通顺,内容以鼓励为主,运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7.综合性学习。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已崇敬的名人,他们伴随着你一路走来,促你成长,催你奋进!你班即将举行以“学习名人精神,引领人生航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 写出你设计的两个活动项目名称:________ ________
(2)请你从“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叶圣陶、杨利伟”等人物中任选一位,以“我想对________说”的句式造句,抒写出你对他的崇敬之情。(句子要求能够体现出人物的主要事迹或品格等内容)
【答案】 (1)名人成长故事会;名人名言手抄报(名人作品交流会等)
(2)我想对邓稼先说:“邓爷爷,我敬佩您的爱国精神,敬佩您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敬佩您那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我要以您为榜样,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像您一样的栋梁之才。”
【解析】【分析】(1)本题在设计活动项目时,要确定围绕“学习名人精神,引领人生航向”的主题。示例1:开展学名人读书征文活动;示例2:开展名人博客制作评比。 (2)在拟写句子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写作的内容:一要抒写出你对他的崇敬之情,二要能够体现出人物的主要事迹或品格;然后要考虑到语言的组织必须符合“我想对……说……”的形式,语言要凝炼通畅,有感染力。示例:我想对杨利伟说:杨叔叔,你在鲜花和掌声中,满载着中国人的期望与梦想,从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从容地驾驶着神州五号,腾飞而起,飞向浩瀚的宇宙,飞向美好的未来。杨叔叔,中国为你而自豪!你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勇攀科学高峰!
故答案为:⑴名人成长故事会;名人名言手抄报(名人作品交流会等)
⑵我想对邓稼先说:“邓爷爷,我敬佩您的爱国精神,敬佩您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敬佩您那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我要以您为榜样,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像您一样的栋梁之才。”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综合实践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对活动主题的认识,设计的活动项目要紧紧围绕主题,注意平时对活动的参与。
⑵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对材料、要求的把握,注意构思好表达的内容设计,注意语言的简洁、得体。
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远离平庸,追求卓越,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无论行走在穿流不息的人群,还是跋涉在通向理想的荒漠,梦想之马永远奔腾弛骋。只有经历风雨,才得见绚丽的彩虹,追逐高尚,你才拥有磅礴的青春力量。
(1)请将下面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2)给文段中加下划线字注音。 卑鄙________ 绚丽________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答案】 (1)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2)bǐ;xuàn
(3)穿改为川;弛改为驰
【解析】【分析】(1)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通常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序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称为“志”;后一部分是“铭”,多用韵文,表示对
死者的悼念和赞颂。
(2)卑鄙(bǐ):古意指地位卑微,见识浅陋(分别是“卑”和“鄙”的意思)或指这样的人。今意为贬义词,指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绚(xuàn)丽:意思是耀眼而华丽。 (3)川流不息:指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驰骋:一指骑马奔跑,二指驰射、田猎,三指奔竞、追逐,四指在某个领域纵横自如,能充分发挥才能,五指役使,六指奔放,七指历观;放视,八指显扬、显示,九是形容得意。 故答案为:⑴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⑵bǐ;xuàn; ⑶穿改为川;弛改为驰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常见字词的书写。书写时,要注意一定要工整,不带笔。一空一字,标点符号要规范;
⑵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9.班级举行“孝亲敬老”系列活动,共有以下四个活动项目: 活动项目 活动主题 ① ② ③ ④ 活动内容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 ) 寸草心回报三春晖 (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 巾帼英雄,忠孝两全 探究认知木兰的形象 (1)请根据活动主题,在下列选项中选取相应的活动内容,把序号填写到上面括号内。( )
A.给父母做一份爱心早餐 B.写回忆父母养育之恩的征文 C.周末去敬老院做义工送温暖
(2)在第④项活动中,同学们对《木兰诗》的活动主题有了争议,到底是表现对国家的忠,还是表现对父母的孝?下面是两种意见的交锋记录表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写出支持第二种意见的理由。(60字左右)
第一种意见:表现对国家的忠 第二种意见:表现对父母的孝 木兰从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几,木兰支 面对国家紧急征兵,木兰敢于担当,毅然决定无长兄”,可见她主要还是从家庭考持 代父从军,体现出舍小家为国家的精神。 虑,为家人排忧解难,尽一份女儿的理 孝道责任。 由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表现木兰奔赴战场________ 的勇敢矫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表现木兰英勇善战,胜利归来。一个御敌卫国的英雄形象屹立在读者面前。 (3)通过探讨你认识到忠与孝国与家其实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借用孟子的话来表达就是“天下之本在国,________,家之本在身”。 【答案】 (1)A,B,C
(2)【示例1】诗歌对木兰的征战生活只是略写,而运用反复渲染、强调木兰对爷娘的思念,充分表现了一个孝女对于父母的牵挂之情。
【示例2】“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见木兰并不在意英雄的功名,只愿及早归家尽孝,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3)国之本在家
【解析】【分析】(1)“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是“父亲母亲生我养育我”的意思,表达对父母亲的感恩之情,所以可以开展活动B;写回忆父母养育之恩的征文;“寸草心回报三春晖”,“寸草心”指孩子的心意、孝心,“三春晖”指母亲伟大的养育之恩,此句是说要用孝心回报伟大母爱。活动可以选择A; 给父母做一份爱心早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第一个“老”是作动词“赡养”,后两个作名词“老人”,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对应活动C。
(2)《木兰诗》第二章写木兰辞家出征,“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反复以“不闻、但闻”表现出征行军速度快、军情紧迫,以及对父母亲的思念,孝敬之情跃然纸上;第三章征战归来,极力写战功之大,赏赐之多,但是木兰面对功名与可汗的询问,木兰却回答“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迫不及待想回到父母亲的身边,孝敬父母,与家人团聚。
(3)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第五章》——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意思是,人们有句口头语,都说‘天下国家。’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 故答案为:⑴ A B C
⑵ 【示例1】诗歌对木兰的征战生活只是略写,而运用反复渲染、强调木兰对爷娘的思念,充分表现了一个孝女对于父母的牵挂之情。
【示例2】“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见木兰并不在意英雄的功名,只愿及早归家尽孝,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⑶ 国之本在家
【点评】⑴本题考查活动内容的把握,注意结合活动主题的理解,选择合适的选项。 ⑵本题考查论据的把握,注意要围绕论点“ 表现对父母的孝 ”,颜值成立即可。 ⑶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的积累,注意根据孟子上半句的提示,明确所填写内容。
10.阅读语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读书使人思维活跃,眼界开阔。②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③书是良药,能医
治愚昧之症。④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⑤ 让我们的灵魂融入书的海洋,才能有比海水更为广阔的心灵空间。 (1)“愚昧”中“愚”的读音为________。 (2)请给⑤句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根据语段内容补写上联。 上联:________ , 下联:理想能让壮志凌云。
(4)仿照③句的句式,再续写一个句子。
(5)下列选项中与语段里“书的海洋”结构一致的短语是( ) A.热爱祖国 B.我们读书 C.干得很好 D.一泓泉水 【答案】 (1)yú (2)只有
(3)示例:读书能使眼界开阔。 (4)示例: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5)D
【解析】【分析】(1)愚昧,读音为yú mèi,指缺乏知识,愚蠢不明白事理。也指愚蠢而不明事理的人。
(2)语句“让我们的灵魂融入书的海洋”与“才能有比海水更为广阔的心灵空间。”是条件关系,所以用“只有……才……”。
(3)结合文段主要内容“读书使人思维活跃,眼界开阔”来对对联。如用“读书能使思维活跃”或“读书能使眼界开阔”来对。
(4)仿写,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题按照“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的格式,用比喻的修辞仿写。
(5)“书的海洋”是偏正短语,“一泓泉水”也是偏正短语,故选D。 故答案为:⑴ yú ⑵ 只有
⑶ 示例:读书能使眼界开阔。 ⑷ 示例: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⑸D.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字音的能力。字音的辨析主要是辨识并确认汉字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正确读法。特别是常见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注意积累和练习。 ⑵此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关联词的能力。需在熟记固定搭配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如:表示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然而;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倘若……就;并列关系:一边……一边,既……又;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选择关系:是…… 还是,要么…… 要么,与其……不如;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承接关系:先……再,首先……接着……然后;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 (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
⑶此题考查学生写对联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对联的一些知识: 对联要求词性要相同,即上下联相对应的词或词组,其词性必须一致,也就是指上下联的词语必须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等等,而且最好能用同一小类的词相 ⑷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要仔细分析所给的句子,修辞、句式、结构、字数都要与所仿写的句子相同或基本相同,还要注意内容通顺连贯。
⑸此题考查学生对短语类型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短语类型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主谓短语、方位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复指短语、固定短语等。根据选项筛选出结构一致的短语即可。
11.班级开展了系列语文活动,请结合活动情况完成下列各题。 (1)请阅读下列选自古典名的材料,回答问题。 ①那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气。真个是: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 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 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鋌罗双凤凰。 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做归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请问此处描写的是《________》中的________。
②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行者见他讲口扭捏,不肯传经,他忍不住叫噪道:“师父,我们去告如来,教他自家来把经与老孙也。”阿傩道:“莫嚷!此是什么去处,你还撒野放刁!到这边来接着经。”八戒沙僧耐住了性子,劝住了行者,转身来接。一卷卷收在包里,驮在马上,又捆了两担,八戒与沙僧挑着,却来宝座前叩头,谢了如来,一直出门。
概括选段内容,并以名著中想象神仙境界“人事”描写为例,谈谈你对该处文学创作原理的感悟________。
(2)请你用简短的话,代表班级语文学习委员,为本学期班级整本书阅读活动作总结发言。(60字左右)
【答案】 (1)西游记;二郎神(杨戬);唐僧取经被索“人事”故事;想象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现察,文学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反映 (2)略
【解析】【分析】(1)①从“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鋌罗双凤凰”等句分析,写的是《西游记》中的二郎神杨戬。②一问可分析“阿傩、伽叶引
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等句,即可归纳出写的是唐僧取经被索“人事”故事。二问,选文使用了形象的表现方法,想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想象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所以说想象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现察,文学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反映。所谓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言之有理即可。
(2)要求代表班级语文学习委员,为本学期班级整本书阅读活动作总结发言。从内容上看,要写出班级组织实施整本书阅读的策略、过程、成果及同学们的成长感受,并给予恰当评价,要以肯定鼓励为主。
故答案为:⑴西游记;二郎神(杨戬);唐僧取经被索“人事”故事;想象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现察,文学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反映; ⑵略。
【点评】⑴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掌握其形象特征。
⑵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
历史的星空,因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ruì智的科学家……他们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文学的舞台,同样因“小人物”而五彩斑lán。长妈妈为鲁迅带回了《山海经》,书虽然粗拙,却温暖了“我”的整个童年;身处不幸的老王为杨绛先生一家送来香油和鸡蛋,充满深情厚意,也令杨绛心生愧怍; ……他们让我们领悟到生命之苦与生命之美。 (1)给划线字注音。 ①叱咤 ________ ②粗拙 ________ (2)看拼音写汉字。 ①ruì________智 ②斑lán________
(3)结合语境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愧怍:________
(4)补充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小人物”的例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 ________
【答案】 (1)zhà;zhuō (2)睿;斓 (3)惭愧
(4)例:老实要强的“父亲”积蓄一辈子的力量建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令人怜悯与崇敬。(扣住小人物的人性之美进行介绍即可)
【解析】【分析】(1)(2)考查学生的注音能力和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上的重点词语的书写和读音,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写出正确的词语。应注意的是(1)中的两个词语均为易读错的词语, (2)中的应注意“斓”应该是文字旁。
(3)考查重点词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课本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文段内容进行解释。愧怍:指惭愧;羞愧。引申为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
(4)文段中的“长妈妈”和“老王”都有自己的不幸,但是依旧用自己的善良的一面来对待别人,体现了他们的另一种美丽,因此在补写句子时,要注意抓住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人性之美来描述,注意句式和文段中的要一致;例如:步履蹒跚的父亲艰难的翻阅月台为朱自清买橘子送行,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和父子深情。 故答案为:⑴① zhà ;② zhuō ⑵① 睿 ;② 斓 ⑶ 惭愧
⑷ 例:老实要强的“父亲”积蓄一辈子的力量建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令人怜悯与崇敬。(扣住小人物的人性之美进行介绍即可)
【点评】⑴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⑵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注意结合语境和音节写成正确的汉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汉字的写法。
⑶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义揣摩词义。
⑷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中小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注意所写句子是所读过的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小人物”的例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