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_真题-无答案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_真题-无答案

来源:锐游网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

能力)真题试卷(精选) (总分150,考试时间120分钟)

单项选择题

1. 1.恩格斯认为“把化学确立为科学”的科学家是( )。 A. 阿伏加德罗 B. 波义耳 C. 道尔顿 D. 拉瓦锡

2. 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K+、Fe3+、SCN-、CO32- B. K+、Al3+、AlO2-、HCO3- C. NH4+、Fe2+、SO42-、S2- D. Na+、NH4+、NO3-、SO42-

3. 3.CrO5(过氧化铬)的结构式如图1所示,对该物质的推断正确的是( )。

A. 不稳定,易分解 B. 其中的Cr为+5价 C. 属于碱性氧化物

D. 分子中所有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4. 4.2015年12月30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元素周期表将会加入第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元素。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周期表的一个横行表示一个周期

B. 113号、115号、117号元素都是主族元素

C. 如果再发现119号、120号元素,它们将加人周期表第7周期 D. 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都是人造元素

5. 5.下列能形成总反应为2Fe3++Fe═3Fe2+的原电池是( )。 A. 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3溶液 B. 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2溶液 C. 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NO3)3溶液 D. 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Cu(NO3)2溶液

6. 6.用下列实验仪器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图①装置收集SO2

B. 用图②装置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C. 用图③装置制取并收集O2

D. 用图④装置验证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

7. 7.左旋多巴是一种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主要成分,其结构式如图3所示。下列关于左旋多巴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容易发生氧化反应

B. 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 既可以和强酸反应,也可以和强碱反应 D. 每个左旋多巴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8. 8.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X和Y发生如下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X和Y的物质的量之和与Z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X的转化率为( )。

A. 30% B. 40% C. 50% D. 60%

9. 9.下列化合物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出现三组吸收峰的是( )。 A. CH3OCH3

B. CH3COCH2CH3 C. CH3CH2CH3 D. CH3COOCH3

10. 10.下列物质的沸点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 A. CF4<CBr4<CCl4<Cl4 B. Cl4<CBr4<CCl4<CF4

C. Cl4<CCl4<CBr4<CF4 D. CF4<CCl4<CBr4<Cl4

11. 11.依据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化学概念内容的编写要体现( )。 ①直观性 ②关联性 ③学术性 ④发展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 12.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是( )。

①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②考试的要求和需要 ③化学学科的特征 ④学生发展的需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 13.关于教学目标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B.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C.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期 D. 教学目标是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14. 14.从知识分类来看,配平化学方程式属于( )。 A. 化学事实性知识 B. 化学理论性知识 C. 化学技能性知识 D. 化学情意性知识

15. 15.在化学课堂上,有些同学只喜欢观看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这种兴趣属于( )。 A. 感知兴趣 B. 操作兴趣 C. 探究兴趣 D. 创造兴趣

16. 16.“结构决定性质”是人们认识物质过程中获得的一条规律。下列事实不能用这一规律解释的是( )。

A. 卤素元素的单质性质相似

B. 镁与不同浓度盐酸反应的速率不同 C. 乙醇和甲醇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D. 金刚石与石墨硬度不同

17. 17.关于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表述正确的是( )。 A. 科学探究中应该将实验和推理、判断相结合 B. 科学探究只能通过实验获取事实和证据 C. 科学探究的问题应该来源于实验

D. 科学探究的各环节都应该围绕实验展开

18. 18.《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化学教学中要“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据此,下列学习情景创设最为合理的是( )。 A. 用“死狗洞”故事引出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学习 B. 用烟花仓库爆炸的新闻事件引出“燃烧与灭火”课题

C. 用氢氧化钠溶液腐蚀鸡爪实验引出氢氧化钠性质的学习 D. 用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引出溶液内容的学习 19. 19.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属于( )。 A. 终结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常模参照评价

20. 20.下列评价方式符合现行中学化学课程评价理念的是( )。 ①统一评价标准,进行定量评价 ②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 ③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④评价目标多元化与评价方式多样化 A. ①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简答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曾说过:“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接踵而来的前进。”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可见,想要学好化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是必要的基本能力,而且,学生的实验观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问题:

21. 21.与科学研究中的实验观察相比,学生的实验观察具有怎样的特殊性? 22. 22.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能力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化学学习包括三大领域:可观察现象的宏观世界;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构成的微观世界;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元素符号等构成的符号世界。因此,我国化学课程强调要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建立起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的联系。 问题:

23. 23.请以氯化钠为例说明化学知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三个方面的体现。 24. 24.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开展教学?

诊断题 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之前头脑中会存着一些相关概念,其中有些是模糊甚至是错误的,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研究者将这类概念称为前概念。某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纯净物概念教学前,为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设计了以下测试题,并对学生的答题结果进行了统计。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25. 25.教师要测查出学生产生前概念的原因,可采用哪两种教育研究方法? 26. 26.试对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

27. 27.试分析学生化学学习中错误前概念的来源。

28. 28.在纯净物概念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将错误前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

案例分析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下面是某新教师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环节1】视频展示:舞台上“云雾缭绕”的场景。

【环节2】提出问题:①舞台上“云雾缭绕”的场景是如何得来?②二氧化碳有哪些来源?二氧化碳又是怎样被消耗掉的?③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如何?你知道“温室效应”吗?④雪碧中冒出的气体究竟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⑤二氧化碳气体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 ……

【环节8】学生总结:二氧化碳的颜色、气味、状态。

【环节9】图片展示:在我国北方,冬天有人进入储藏白菜的地窖中时,可能会因地窖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有生命危险。 【环节10】提出问题:…… 问题:

29. 29.分析该案例中【环节2】所提出问题的优点和不足。 30. 30.请解释舞台上利用干冰产生“云雾缭绕”现象的原理。

31. 31.【环节9】中事实可以作为哪些二氧化碳性质教学的引入?并请据此设计两个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